WuLiXueB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LiXueBao

博文

亮点文章 | 《物理学报》2025年第12期(二)

已有 202 次阅读 2025-9-10 10:0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640.gif

640.jpg

编辑推荐

高温化学非平衡与表面微孔隙效应对边界层稳定性影响

温景浩,李晨辉,涂国华,万兵兵,段茂昌,张锐

物理学报, 2025, 74(12):124701

doi: 10.7498/aps.74.20250269

cstr: 32037.14.aps.74.20250269

微信图片_20250910094742.jpg

图14  不同气体模型光滑与多孔壁的N值包络线对比

同行评价

文章研究了高温化学非平衡效应和壁面多孔效应对流动稳定性的影响,总结了二者独立的影响规律和综合的影响规律,对认识高超声速流动的高温气体效应和壁面效应对稳定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帮助。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等离子体中激光能量沉积系数、电子热传导系数和电阻率的统一推导

朱少平

物理学报, 2025, 74(12):125201

doi: 10.7498/aps.74.20250340

cstr: 32037.14.aps.74.20250340

同行评价

文章一气呵成,对三个系数开展了统一推导,由于这三个系数是应用于激光聚变辐射流体力学程序中的关键参数,针对这个问题开展研究解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文章采用解析的方法,利用快慢时间分界,从动理学方程出发给出了清晰透明的推导,其中不少地方的处理十分精妙,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高强度、超平坦白激光的空间相干性测量

杨兰,刘峻铭,洪丽红,刘励强,李志远

物理学报, 2025, 74(12):124201

doi: 10.7498/aps.74.20250373

cstr: 32037.14.aps.74.20250373

微信图片_20250910094751.jpg

图4 杨氏双缝实验的实验结果   (a)杨氏双缝实验的光路图,其中F为带有不同滤波片的可旋转支架,CE为光束准直扩束系统; (b)—(i) 八种波长的干涉条纹和强度线轮廓图,其中(b) λ = 405 nm,υ = 0.86; (c) λ = 450 nm, υ = 0.86; (d) λ = 500 nm,υ = 0.75; (e) λ = 532 nm,υ = 0.82; (f) λ = 580 nm,υ = 0.77; (g) λ = 600 nm,υ = 0.62; (h) λ = 635 nm,υ = 0.80; (i) λ = 700 nm,υ = 0.67

同行评价

本文针对覆盖整个可视波段的“白激光“的空间相干性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证明:基于钛宝石飞秒激光器通过熔融石英及铌酸锂晶体可以生成平坦性较好的超连续谱,并且具有好的空间相干性,研究内容具有科学意义。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实时熵源评估二重并行连续变量量子随机数发生器

郭晓敏,王岐岐,罗越,宋智杰,李正雅,瞿毅坤,郭龑强,肖连团

物理学报, 2025, 74(12):124202

doi: 10.7498/aps.74.20250333

cstr: 32037.14.aps.74.20250333

微信图片_20250910094824.jpg

图1 基于外差探测的多路并行实时熵评估QRNG实验方案,其中TC为温控源,CS为电流源,LD为半导体激光器,VOA为衰减器,OPC为光学偏振器,BS1为80∶20分束器,Laser为激光源,BS2为 90∶10分束器,90°Hybrid为90°光混频器,OPM为功率计,BHD为光电探测器,PS为功分器,M为混频器,AWG为信号发生器,LPF为滤波器,ADC为模数转换器,FPGA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C为上位机

同行评价

本文通过实时熵源监测、二重并行架构与硬件自适应后处理的协同创新,实现了连续变量QRNG在速率与安全性上的双重突破,为量子随机数的实用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实验设计合理,理论模型严谨,其核心创新在于将动态反馈机制嵌入量子熵源评估与后处理优化中,解决了传统方案在实时性与灵活性上的瓶颈,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与产业应用潜力。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无限层镍基超导薄膜界面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李泊玉,胡柯钧,林仁菊,韩昆,黄振,葛炳辉,宋东升

物理学报, 2025, 74(12):128701

doi: 10.7498/aps.74.20250171

cstr: 32037.14.aps.74.20250171

微信图片_20250910094830.jpg

图3 (a) Nd0.8Sr0.2NiO3/SrTiO3沿[100]方向HAADF和iDPC图像; (b) Nd0.8Sr0.2NiO2/SrTiO3沿[100]方向HAADF和iDPC图像; (c) Nd0.8Sr0.2NiO2/SrTiO3界面处原子台阶HAADF图像; (d) Nd0.8Sr0.2NiO2/SrTiO3界面处面内a和面外c晶格常数在空间上的变化; (e) 1,2,3三个区域对应的放大iDPC图和原子模型图

同行评价

本文采用扫描透射电镜技术,对非超导的钙钛矿薄膜Nd0.8Sr0.2NiO3/SrTiO3以及超导的无限层薄膜Nd0.8Sr0.2NiO2/SrTiO3的相分布和界面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强调了衬底与薄膜之间界面的原子重构及调制作用,丰富了对镍氧化物Nd0.8Sr0.2NiO薄膜结构的理解,为无限层镍氧化物超导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MBene基高性能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段坤,陈健,康瑶,王旭东,姚曼

物理学报, 2025, 74(12):126302

doi: 10.7498/aps.74.20250251

cstr: 32037.14.aps.74.20250251

微信图片_20250910094907.jpg

图7 (1 1 0)截面的(a) Zr2BS2Li2,(b) Zr2BS2Na2,(c) Nb2BS2Li2和(d) Nb2BS2Na2电子局域函数

同行评价

本论文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从多方面探讨了Zr2BS2和Nb2BS2两种二维金属硼化物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质。计算采用的方法较为丰富,诸如分子动力学模拟、能带结构计算、电荷密度分析等,得到的结果显示这两种材料均具有较好的锂/钠离子电池应用前景。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弯曲应变梯度作用下铁电三层膜畴翻转的相场模拟研究

郭常青,杨乐陶,王静,黄厚兵

物理学报, 2025, 74(12):127501

doi: 10.7498/aps.74.20250334

cstr: 32037.14.aps.74.20250334

微信图片_20250910094913.jpg

图4  STO/PTO/STO三层膜在不同U型弯曲半径下的电滞回线

同行评价

作者研究了铁电三层异质膜在U型和N型两类弯曲变形下的畴结构演化及其宏观电学响应,揭示了N型弯曲使电滞回线向左上方偏移,U型弯曲使电滞回线向右下方偏移的物理规律,为设计极化增强器件的实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选区激光熔化AlCoCrCuFeNi高熵合金的半硬磁和微观力学行为研究

胡绪照,陈翔凌,徐震霖,张电宝,刘婧,夏爱林

物理学报, 2025, 74(12):126101

doi: 10.7498/aps.74.20250286

cstr: 32037.14.aps.74.20250286

微信图片_20250910094937.jpg

图1 SLM成形设备(a)、SLM工艺示意图(b),以及SLM成形样品顶面实物图(c)

同行评价

作者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技术在不同激光扫描速度和激光功率的参数下制备出AlCoCrCuFeNi高熵合金,并对合金的孔隙率、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磁性能、纳米压痕硬度和压痕蠕变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原文链接

PDF

《物理学报》2025年第12期全文链接:

https://wulixb.iphy.ac.cn/custom/2025/1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7348-1501276.html

上一篇:亮点文章 | 《物理学报》2025年第12期(一)
下一篇:亮点文章 | 《物理学报》2025年第13期(一)
收藏 IP: 159.226.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3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