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虚无,灼见真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hqtt 跨界真中医的教研医之路

博文

避开三大育儿误区,守住中医养育之道

已有 832 次阅读 2025-8-25 23:57 |个人分类: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年来门诊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反复感冒、食欲不振、睡眠不安、过敏体质等问题。以前我通常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城市环境污染或者生活方式异常,但自从成为一名宝爸之后,我观察到现代大城市的育儿方式和理念出现了诸多偏差,这些都与当前儿童疾病高发密切相关。今特撰此文,望能引起各位家长重视。

一、惧阳光如虎,失了阳气滋养

不知为什么,现今很多家长视阳光为敌,自己怕晒,更怕晒着孩子,不知道是怕热怕晒黑还是害怕紫外线伤害,这种过度防护导致孩子日照严重不足,直接的后果就是无法激发体内的阳气,对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黄帝内经》在两千年前就明确提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对于儿童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阳光是天然免费的“天灸”,从西医的角度讲能帮助孩子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质吸收,强健骨骼。适度的日晒还能增强免疫力。如果缺乏日照,轻则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中则发育迟缓,四肢疲软无力,重则导致精神问题。我观察到很多抑郁症、孤独症、多动症的儿童大都皮肤稚嫩白皙,从家长的“口供”里不难发现这些孩子从小就缺乏户外活动,出去玩可能也被周密保护,晒不到太阳,吹不到风,磕不到碰不到,看似照顾有加,其实后患无穷。

城里的娃不似农村的娃,就算让他使劲晒也很难晒出黝黑黝黑的皮肤来。我每次带娃出去玩从来不避阳光,没见孩子喊热,也不会中暑,更没有变黑,就是其他家长的另类眼光让我感到十分意外。在太阳下面玩耍绝对有利于儿童成长。

二、育儿理念西化,失了喂养根本

我发现,现在大城市中,包括一些中小型城市,许多老年人是不会看孩子的,他们年轻的时候就没看过孩子,老了更不会,听他们的话还不如瞎养。商业保姆接受的改良西方育儿经验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理念陈旧,并不适合中国儿童的实际情况。

西方育儿理念基于西方人体质和饮食习惯,直接套用于中国孩子身上,极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上常见家长按照西方喂养标准,给孩子吃水果、喝牛奶、食用奶油奶酪等,导致孩子脾胃受损,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痰湿内生等问题。我个人非常反对不给婴儿吃盐的做法,如果是母乳喂养,并不存在吃盐的问题,一旦要吃饭,要吃辅食,盐是务必要加的。现在很多家长不给孩子吃盐,反而给吃很多糖,简直是本末倒置。为了避免更大的争议,牛奶问题按下不表。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脾常不足,饮食稍有不慎即易损伤脾胃功能。在喂养方面,西方育儿理念强调定时定量喂养,而中医则注重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进行喂养。很多家长都是机械地按照西方的喂养方式,根据月龄大小和喂养时间,不管孩子饿不饿,到点就喂,或者孩子已经吃饱了,还强行喂完规定的量,这极易导致喂养异常。长期如此,孩子的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损伤,出现积食、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其他疾病发生。并且现在的家长已经被完全灌输了“积食”的理念,孩子但凡有点问题动不动就定性为积食,其实真正发生积食的只占少数,治疗积食大多数也并不需要去做什么小儿推拿,只要少喂一点,什么事都没有。

三、盲目追逐新产品,失了自然之道

现在的婴幼儿产品层出不穷,大多为资本利益驱动,对儿童益处不大甚至有害。从婴儿游泳颈圈、各类“开发智力”的电子产品,到五花八门的营养补充剂,很多产品不仅无益,反而可能妨碍孩子正常发育。百姓很难甄别,又不愿接受传统中医的自然育儿理念,导致近年来儿童体质明显下降。比如说,各种专门给婴儿准备的饼干,各种功能性糖果,甚至我还看到了婴儿祛湿山楂薏米水,开发这些产品的人简直是被鬼神夺取了魂魄。相信我,这些产品大多数都不是天然食品,一定有各种添加剂,因为国家标准(比如GB10765—2021)中并没有明令禁止使用防腐剂等添加剂,商家只不过打上了婴儿专用标签迷惑众生罢了。我还发现,大多数婴幼儿产品并不是更好、更有营养、更健康,而是更贵。我与很多妇幼行业相关的产品经理交流过,他们大都深喑家长的育儿焦虑之道。

中医育儿智慧博大精深,其核心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顺应自然规律。希望家长们能够吸纳自己能接受的传统育儿智慧,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培养出身体健康、气血调和、情志舒畅的孩子。大城市的育儿现状确实令人担忧,家长们在育儿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千万不要太过相信别人的经验,很多老人、保姆并没有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反而出来传播养育经验,这是典型的以讹传讹。我想写这些文字已经很久很久了,迟迟不敢动笔,希望这点肺腑之言能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这些问题,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科学的成长环境。让我们一起努力,守护下一代的健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4811-1499109.html

上一篇:青年编委的担当:助力学术期刊发展的使命与作为​
下一篇:中医专硕培养之殇
收藏 IP: 183.241.205.*| 热度|

2 宁利中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9 0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