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虚无,灼见真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hqtt 跨界真中医的教研医之路

博文

赵汉青疑难杂症诊疗精选--脑雾(25)

已有 281 次阅读 2025-9-19 17:58 |个人分类:医案|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张某,女性,42岁,IT项目经理,2024年5月12日初诊。主诉:头脑昏蒙、思维迟钝3月余。患者3个多月前“阳康“后出现头脑不清醒感,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伴有头部沉重感,嗜睡乏力。近1个月症状加重,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经常遗忘重要事项,伴有脘腹胀满,口苦口黏。曾在外院检查头颅CT、脑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脑雾状态“。

刻诊:神情倦怠,反应稍迟钝,自述头脑如裹,思维不清,伴有胸闷脘痞,纳呆恶心,口苦口黏,夜寐不安,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赵汉青教授认为,患者病起于外感后,余邪未清,肺脾功能失调,津液输布失常,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被蒙,故见头脑昏蒙、思维迟钝;痰浊中阻,气机不畅,故见胸闷脘痞、纳呆恶心;痰郁化热,故见口苦口黏、苔黄腻;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蕴之象。治宜化痰清热,开窍醒神,处方:丹参30g、川芎15g、法半夏15g、陈皮12g、茯苓15g、竹茹12g、枳实12g、石菖蒲12g、远志10g、郁金12g、白术12g、天麻12g 、胆南星9g、甘草9g

用法:每日1剂,早晚2次服,7剂。嘱饮食清淡,避免油腻甜食。

二诊(5月19日):患者自觉头脑较前清爽,头部沉重感减轻,纳食改善,恶心消失。舌苔转为薄黄腻,脉滑。药已对症,守方加减:原方去胆南星,加党参15g、黄芪15g,7剂。

三诊(5月26日):头脑昏蒙明显改善,思维较前清晰,注意力提高,夜寐转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考虑痰浊已化,改用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法巩固疗效。处方: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2g、茯苓15g、当归12g、酸枣仁15g、远志10g、半夏10g、陈皮10g、竹茹10g、甘草6g。14剂,水煎服。

四诊(6月9日):患者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工作效率恢复正常,诸症悉除,守方7剂。嘱其保持良好饮食作息习惯,适当运动,定期随访。

【按语】

脑雾属于中医“健忘“、“头晕“、“神呆“等范畴。《丹溪心法》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在上则头重眩晕“;《石室秘录》指出:“痰湿壅盛,蒙蔽心窍,则神昏不知人“。赵汉青教授指出,脑雾病机主要与脾、肺、心三脏关系密切: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肺失宣降,津液不布;心神被蒙,神明不安均可导致脑雾。

本案患者病起于外感后,余邪未清,肺脾功能失调,津液输布失常,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被蒙,故见头脑昏蒙、思维迟钝;痰浊中阻,气机不畅,故见胸闷脘痞、纳呆恶心;痰郁化热,故见口苦口黏、苔黄腻。故赵汉青教授辨证为痰浊内阻、上蒙清窍,治以化痰清热、开窍醒神,选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组成,原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驚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赵教授巧妙运用此方治疗痰浊型脑雾,加石菖蒲、远志、郁金化痰开窍;胆南星增强化痰之力;白术健脾燥湿;天麻息风醒脑;丹参、川芎活血通络,痰瘀并治。全方切中病机,故获良效。

本医案基于真实中医病案编撰,旨在展示赵汉青教授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思路。实际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赵汉青教授出诊信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4811-1502706.html

上一篇:赵汉青疑难杂症诊疗精选--脑萎缩(24)
下一篇:人们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吃动物内脏
收藏 IP: 123.119.98.*|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9 2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