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一种以突发性、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无力、言语障碍或视力丧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急症,其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且影像学检查无急性梗死证据。然而,TIA患者7天内进展为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高达10%~20%,因此早期精准诊断对降低致残率、致死率至关重要。目前临床诊断高度依赖病史采集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但因症状的短暂性、非特异性以及与偏头痛、癫痫等功能性疾病的相似性,误诊率与漏诊率居高不下。尽管血液生物标志物凭借无创、快速检测的优势成为研究热点,但现有单一标志物(如D-二聚体、NT-proBNP)易受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干扰,特异性不足,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近期,西班牙Vall d’Hebron研究所Joan Montaner教授团队在CVIA发表题为《A Panel of Blood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多中心数据分析,首次提出“载脂蛋白C-III(Apo-CIII)、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联合临床参数(年龄、性别、高血压、血脂异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的诊断模型,为TIA的精准鉴别提供了新策略。
图1 图形摘要
TIA的流行病学与诊断困境
TIA被定义为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发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被视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前兆。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成人TIA年龄标化患病率为2.27%,但知晓率仅为3.08%,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比例不足5%。约5%的TIA患者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进展为卒中,7天内风险升至8%~10%。其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心源性栓塞及小血管病变等,早期识别并干预可显著降低后续卒中风险。然而,现行诊断体系高度依赖MRI-DWI技术,该检查不仅成本高昂,且在基层医疗机构普及率低,导致大量疑似病例无法及时确诊。
研究设计与方法学创新
该研究基于西班牙StrokeChip研究,纳入234例疑似TIA患者(103例最终确诊TIA,131例为类似症状的“ mimics”病例)。研究团队在患者症状出现5小时内采集静脉血样本,系统检测了8种候选生物标志物(包括Apo-CIII、D-二聚体、IL-6等),并整合年龄、NIHSS评分等临床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PanelomiX阈值优化算法,构建多维度诊断模型。
核心发现
研究发现,ApoC-III、IL-6和vWF是区分TIAs和“ mimics”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似然比检验显示,在临床模型中添加Apo-CIII (P=0.031)、IL-6 (P=0.030)、vWF(P=0.040)可显著改善模型拟合度。PanelomiX算法显示,当NIHSS评分>4.5分、年龄>41.5岁、Apo-CIII>132.29 ng/mL,IL-6>5.45 pg/mL,vWF<280.09%时,模型展现出较高的敏感度(100%),但特异度(28%)较低。
图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临床参数模型+每种血液生物标志物的OR值、置信区间和P值
*LRT表示似然比检验,模型C表示曲线下面积。
研究意义
基层医疗应用:该模型仅需血液检测与基础临床数据,可部分替代成本高昂的MRI检查,显著降低资源匮乏地区的诊断门槛,缩短诊断时间窗。
精准医学推动:标志物组合不仅助力TIA诊断,还为TIA的机制研究提供潜在的研究方向。
研究局限
该研究纳入的患者未进行急性期MRI测量,可能存在诊断误差。
研究人群样本量较小,且局限于西班牙人群,未来需在更大规模、多族群队列中验证模型的普适性。
PanelomiX算法得到的结果应谨慎解释,因为算法仅用了本研究的小样本人群。
六、总结与展望
该研究首次探索了Apo-CIII、IL-6和vWF等血液生物标志物联合临床参数在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未来通过多中心验证、技术迭代与跨学科合作,这一策略有望推动TIA诊断领域的进步。
述评者简介:
常 杰 研究员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
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办公室-助理研究员
邮箱:
changjie@xwhosp.org; jiechang@mail.ccmu.edu.cn
研究方向主要为认知障碍疾病、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科学方法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英国惠康基金会项目、国自然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Lancet Planet Health 等SCI期刊发表论文7篇,5年-IF累积57分;作为第一执笔人撰写《中国阿尔茨海默病蓝皮书(精简版)》;任《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青年编委,GeroScience、Brain Network Disorders等杂志审稿人
引用本文:Guamán-Pilco D, Palà E, Lamana-Vallverdú M et al. A Panel of Blood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Cardiovasc Innov Appl 2025. Vol. 10(1). DOI: 10.15212/CVIA.2024.0061原文链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链接可直达)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CVIA.2024.006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