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术后恢复质量对患者长期预后至关重要。传统高剂量阿片管理麻醉方案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和机械通气时间等。近年来,节阿片麻醉(Opioid-Sparing Anesthesia, OSA)管理方案逐渐受到关注。OSA可通过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结合多模式镇痛策略,降低术后并发症,并改善患者术后康复。2019年,心脏术后加速康复指南也推荐在心脏手术中使用OSA,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结局。
近日,北京协和医学院窦豆和晏馥霞教授团队在CVIA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Opioid-sparing Anesthesia Significantly Improves Early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fter Cardiac Surger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原创研究论文。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接受择期心脏手术1218名患者,比较OSA组和传统高剂量阿片类药物组(对照组)术后康复质量。OS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接受超声引导下胸肌间筋膜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降低舒芬太尼使用量。对照组采用传统大剂量阿片类药物诱导。随访并评估患者术后15项恢复质量量表(15 items quality of recovery scale, QoR-15) 评分。研究结果显示,OSA组患者的QoR-15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19.29 ± 3.25 vs. 113.87 ± 3.44,P < 0.001)。此外,OSA组患者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OSA组术后24小时和72小时的疼痛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本研究证实了基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OSA方案在心脏手术中应用的显著优势。通过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OSA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康复质量,降低疼痛评分,并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望成为心脏手术中标准镇痛方案。本项研究相关结论未来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量或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作者介绍:
窦豆 北京协和医学院
窦豆,住院医师,现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专业型医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血管麻醉围手术期管理。本科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专业,博士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从事心血管麻醉相关研究。在麻醉学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和科研经验,曾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心脏手术加速康复(ERAS)、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及围术期不良预后风险模型构建。其研究成果发表在《Digestive Endoscopy》、《American Heart Journal》等期刊。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6篇,中文核心3篇,会议壁报4篇,并先后参与《麻醉的秘密》(第六版)等章节翻译,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审稿人等。
引用本文:Dou D, Wang L, Yuan S et al. Opioid-sparing Anesthesia Significantly Improves Early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fter Cardiac Surger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ardiovasc Innov Appl 2025. Vol. 10(1). DOI: 10.15212/CVIA.2024.0069
原文链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链接可直达)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CVIA.2024.006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