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de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deming

博文

【SFBT咨询流程】青少年焦点解决心理咨询与一般咨询目标探询的差异分析

已有 129 次阅读 2025-4-10 17:04 |个人分类:焦点解决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青少年焦点解决心理咨询与一般咨询目标探询的差异分析

高德明 2025.4

微信图片_201712191050585.png 

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框架下,青少年群体与一般成年来访者在咨询目标探询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目标表达方式、动机来源、社会系统影响、认知发展水平以及改变的可操作性等方面。

本文将从SFBT的核心技术出发,对比分析青少年与一般来访者在目标探询阶段的差异,并探讨相应的咨询策略调整。  

 

一、青少年心理咨询目标的典型特征

 

1. 目标表达模糊:难以清晰描述需求,常以情绪或行为问题呈现  

一般成年来访者:通常能较明确地表达目标,如"想减少焦虑""改善婚姻关系"。  

青少年来访者:  

  - 可能以"我不知道""随便"回应目标探询,或仅描述负面感受(如"学校很烦""爸妈不理解我")。  

  - 目标常与具体情境绑定(如"不想写作业""讨厌某个老师"),而非抽象的心理状态。  

  - SFBT应对策略:  

    - 使用具象化问句("如果明天上学没那么烦,会有什么不同?")帮助聚焦。  

    - 通过行为锚定("你希望自己每天多做什么/少做什么?")将情绪转化为可观察的行动。  

2. 动机外源性:目标常受他人(父母、教师)影响,自主性较低  

一般成年来访者:目标多基于个人需求(如"我想提升自信")。  

青少年来访者:  

  - 咨询目标可能由父母或教师主导(如"孩子必须提高成绩"),导致抵触("我来咨询是因为我妈逼的")。  

  - 对"为什么改变"缺乏内在认同,易将咨询视为"任务"。  

  - SFBT应对策略:  

    - 探索个人获益("如果成绩提高一点点,对你本人有什么好处?")。  

    - 赋予选择权("在所有这些‘问题’里,你最想先讨论哪个?")。  

3. 目标受社会系统强烈影响:家庭、同伴、学校压力交织  

一般成年来访者:目标更多聚焦于个体或亲密关系(如夫妻、职场)。  

青少年来访者:  

  - 目标常反映系统冲突(如"爸妈要我考第一,但我不想")。  

  - 同伴认同是关键变量(如"朋友觉得心理咨询很丢脸")。  

  - SFBT应对策略:  

    - 系统视角问句("如果你的好朋友支持你来咨询,他们会怎么说?")。  

    - 重构‘问题’为系统互动("如果爸妈少唠叨一句,你会怎么做?")。

4. 认知发展限制:抽象思维未成熟,目标需具体、短期导向  

一般成年来访者:能设定中长期目标(如"未来半年改善人际关系")。  

青少年来访者:  

  - 对"未来自我"概念模糊,难以想象长期改变(如"10年后的我"问句可能无效)。  

  - 需要极短期的目标反馈(如"今天放学后可以尝试什么?")。  

  - SFBT应对策略:  

    - 分解目标("从‘完全不学习’到‘每天学10分钟’,哪个更容易?")。  

    - 使用视觉化工具(量表、表情符号)辅助表达。  

 

二、一般成年来访者心理咨询目标的典型特征

 

1. 目标结构化:能明确区分问题与期待  

例如:"希望减少加班时间以陪伴家人""想管理愤怒情绪"。

2. 动机内源性:目标多源于自我觉察或内在冲突  

如:"我意识到自己总是讨好别人,想学会拒绝。"  

3. 社会系统影响相对可控  

成年人的目标较少受他人直接支配(除非涉及伴侣或职场权威)。

4. 抽象与长期规划能力成熟  

能理解"量变到质变"(如"坚持正念练习三个月看看效果")。  

 

三、SFBT技术调整:青少年目标探询的关键策略

 

1. 从"问题描述"到"偏好探索"  

避免直接问"你的目标是什么?"(青少年可能沉默或对抗)。  

改用偏好问句:  

  - "如果‘完全摆烂’是0分,‘超级努力’是10分,你目前在哪?自己想待在几分?"  

  - (注:使用青少年语言如"摆烂""卷"能增强共鸣。)  

2. 借力重要他人,但不被其主导  

父母介入时的处理:  

  - 问青少年:"你爸妈说的这些‘问题’,你觉得哪个最需要改变?"  

  - 问父母:"如果孩子进步1分,你们会先注意到什么?"(引导关注微小改变)。  

3. 游戏化与创造性技术  

角色扮演:"如果你最好的朋友有同样问题,你会给他什么建议?"  

未来投射:"如果三年后的你回看现在,会感谢自己做了什么小改变?"  

4. 强化自主性与成就感  

强调选择权:"下次咨询你想先聊学校的事,还是家里的事?"  

放大例外时刻:"你说‘偶尔不烦躁’,那天发生了什么不一样的事?"  

 

四、典型案例对比

 

维度

青少年目标探询

一般成人目标探询

目标表达

“学校很烦” → 需具象化为行为(如"少玩手机")

“想改善工作效率” → 直接可操作

动机来源

需探索个人获益(如"考好能和朋友出去玩")

内在驱动明确(如"提升自我价值感")

系统影响

需平衡父母、教师、同伴的期待

更多聚焦个体或伴侣关系

时间框架

"天/周"为单位设定目标

可接受"月/季度"计划

 

五、总结

 

青少年的咨询目标探询需要更灵活、更具体、更尊重其自主性。SFBT的核心理念——"聚焦解决而非问题""相信来访者是自身问题的专家"——在青少年咨询中尤为重要,但需根据其发展特点调整技术:  

语言匹配:避免抽象术语,用青少年熟悉的表达;  

动机联结:将外在目标(如父母要求)转化为内在价值(如"考好能选自己喜欢的社团");  

微小起点:"5分钟的改变"开始降低抗拒;  

系统协作:必要时邀请父母参与,但始终以青少年为主导。  

通过差异化干预,SFBT能有效帮助青少年从"被问题困住"转向"发现自己的解决之道"  

....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27145-1481434.html

上一篇:【SFBT咨询流程】焦点解决视角下抑郁个案与一般咨询目标的差异分析
下一篇:【SFBT咨询流程】咨询目标探讨各个阶段的技术陷阱、典型案例及督导要点
收藏 IP: 36.249.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1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