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下吵得最热的恐怕是“互联网+”经济了,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马化腾当初提出的这个概念,完全是站到了腾讯的角度,从一个公司的高度去炒作这个概念,并没有错,毕竟公司要盈利的,要对股东和股民负责,也要对员工负责,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腾讯毕竟是一个互联网公司,靠互联网来生存和发展的,所以鼓动大家搞互联网+,但是把“互联网+”上升到一个国家的战略高度,鼓励全民搞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恐怕是一个相当错误的政策了,不够深入了解中国国情,中国的国情和一个公司一个企业的运作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的国情是什么?工业化基础薄弱,起步是从苏联援建开始的,后来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有了一些起色,但是离“强”还相差太远,“强”才是核心,“强”的本质是“创新”能力,最难的是“原创”能力,也是最难啃的骨头,也是产业链最有价值的地方,更是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积累才能逐步完成的,而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都是在建立了强大的工业化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比如英国的罗-罗,美国的惠普,瑞士的钟表业,日本的精密机床产业、德国的机械制造产业等等更是数不胜数,而“大”则很容易了,我们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实质上是把“大”最容易的部分做起来了,采用西方原创,而中国大量的复制粘贴模式,很容易在短期内实现“大而全”,这些东西看得见摸得着,是考核官员的标准,所以官员热衷于这些短平快项目,而不关注“强”的寂寞和持续投入,造成了中国的经济结构的极度扭曲和工业化核心技术的空心化,所以这是一套失败的考核体系,从高层到底层官员,极度狂热,国家最缺少的是能够撑得住寂寞的人,缺乏在法律框架下对国家长期战略深入思考的人,缺乏一个好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国的GDP是上去了,但是很少有人去深入思考和关注我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是真正的工业化的产出吗?是真正的创新带给我们利润吗?这其中隐含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在一个极度不尊重知识产权的国度,过度滥用别人的技术实现GDP增长,总有一天会付出让我们无法承受的代价的,国际体系下的游戏规则必须要理解掌握遵守和执行,许多事情本来应该可以避免,但是直到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才开始反思,这显然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普通人不了解这些不要紧,但是决策者也要提倡“互联网+”,这就是大错特错了,追赶西方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想直接跨过工业化而进入信息化,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就是一种战略上的错误,是对“弯道超车”的错误理解,决策者们应该清楚:核心能力的提升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所谓的“弯道超车”更多的是一种利用别人由于某个偶然事件导致的失误,比如政策的一些失误,而实现的,这就比如滑冰运动员在弯道处如果有个小小的失误,后道的选手会开足马力超越,但是如果前面的选手动作都很精确,后面的选手无论如何是没有机会去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的,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强”的战略意图,更不可能得手。大家都知道,最近欧美日拒绝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证明了:许多并购案例背后离不开国家的干预,这让发达国家提高了警惕,对来自中国的并购事件非常敏感,意识到中国战略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真正实现“强大”的工业化,还是需要培养中国的创新文化,严厉打击知识产品滥用和盗用,彻底扭转人们错误的思维习惯,在这一方面,中国还任重道远,出了事,不是官员们一时冲动,说几句解气的话就能解决问题的,这个需要战略思维的彻底变革。中国的实干家太少了,媒体应该大力宣传他们,像任正非、董明珠、曹德旺们做的才是真正的工业化,长期投入为了一个“强”字,这些才是国家的栋梁和国家大力宣传的对象,“实业兴国”应该成为官员考核的标准,否则即使我们不愿意看到,但是中国在与发达国家竞赛中,会被再次甩开。遗憾的是我们的媒体和官员每天热衷于报道BAT,热衷于“互联网+”,热衷于“房地产”,热衷于炒作“弯道超车”,最终历史会证明: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我们有些人过于自作聪明,总觉得别人啥,殊不知,啥的正是我们自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