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科技的尽头在哪里? 精选

已有 6899 次阅读 2023-7-22 17:3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技的尽头在哪里

文/蓝莲花瓣


这些年年龄渐长,与七八十的老年人群体有了接触。近距离地发现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她们的生活条件都是不错的,衣食住行都在享受小康社会的福利,就医条件也相当好。所有的物质生活,与她们这个年龄的人所经历的过去相比较,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是,老奶奶们并不因为自己还能活着享受这些而高兴,相反她们情绪并不太好。这就使一个很显然的问题凸显出来:如果人类不为了生存去工作,只是吃饱穿暖晒太阳,他们就高兴吗?他们的生命力是被释放了还是被自己的懒惰给淹没了呢?


昨天在武夷山先生博客看他写的文章《事实已死》,文中有一段表达,意思是现代科技发达导致各种事务都可以由“算法”做了,“从气象模式、金融趋势到体育比赛成绩统计的种种事实都可以程序化地生产出来,把有技能的工作者解放出来,他们可以转而从事其他任务。”感觉作者写的很符合现在的事实。我们都知道世界已经进入了机器代替人来工作的时代前沿了,再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连“有技能的”工作者都要是被替代了之后,“人”要去做什么?这些“人”、这样的“人”会是什么样子?快乐吗,幸福吗,他们的能力是退化了还是更加地迭代升级了呢?如果他们能升级,他们凭什么升级---凭无事可做的状态吗?


当人类仰望星空的时候,人类总会不自觉地想,宇宙的尽头在哪里,宇宙的尽头是什么?在宇宙诞生一百三十多亿年之后,人类才出现了,相比于宇宙,人类如今依然都在婴儿期。但科技是人类玩的,而且,直到如今未见其他星球、其他生物诞生并利用科技。所以,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和人类与科技的关系相比较,似乎后者更加地亲密。


人类不知道宇宙的尽头在哪里,也不知道宇宙的尽头是什么,似乎也还说得过去,可以理解。但是,科技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样貌,它该与人类的生存有很大关系。


科技就是诞生于人类的仰望星空,人类仰望星空的时候总想知道这宇宙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望着望着,诞生了朴素的哲学或科学,到了后来“朴素的科学”被众多的人类大脑发展光大,传播,遍地开花,分成了众多的学科体系。方法论也由此诞生了,发展了。很快地,人类就特别愿意把自己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交给科学和技术。


因为有甜头,所以科技发展特别地快。这些“甜头”极大地调动了人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像是打“帝国时代”。木器时代,铁器时代,或者电力时代,科技越落后,生产力和技术能力就落后,就赢不了。部落的衣食住行无法保障不说,还要挨打被抢,自己的子民会被抢去做奴隶和苦工。所以,要想发展,要想赢得游戏或者战争,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提升整个的国力。如此这般,科技就不只是在生产,人们把它又升级并漫延至管理模式和思路的层面,叫做管理科学。


对于人类来说,科技的原动力,或者说那些“甜头”是什么呢?科技在拯救人类的哪些品行呢?这首先得确定一下人类的身份,诞生于宇宙之中的人类,是属于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上的一种动物。动物的基本本性是活着,吃饱,走动。动物吃饱的时候并不捕猎,所以人类有一个与此相同的本性就是尽量保持能力最低状态---即懒惰。但人类从动物型猎食开始,慢慢地演化成群体社会生活,居然发展出了一种属于系统性的品质,那就是竞争。这就导致人类社会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延续并飞扬着战争的尘土,所到之处总有一些尸体和惨烈的悲哀。


最基本的,科技无非两个用处,帮人类干活,帮人类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并基于此掠夺财富和资源。到如今,木器时代,铁器时代,第一次工业大革命,第二次工业大革命,所产生的无非是应用于衣食住行的工具,还有先进而且更加先进的武器。人类仰望星空,制造了宇宙飞船,走向太空和月球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一大部分要解决生存焦虑,人类总怕这个地球什么时候住不下去了。


毋庸置疑,第一次工业大革命的成果一直沿用至今,借助于电力时代和信息技术,人类已经基本上解放了自己的手和脚,实现了农业和工业的机械化,这让“男”这个字失去了象形造字的现实现象,男人们不怎么需要去田里作“苦力”了,那些事基本上由播种机、收割机、打草机、收辣椒和收土豆的机械等等的,各种机械替代了,男人只要做驾驶员就可以了。如果将来实现了自动控制和无人驾驶,他们连驾驶员都不需要做了。


女人也不需要做“野果采集者”,苹果也可以由机械采集,或者将来这些机器还可以改进和提高效率。家务活有洗碗机,做饭也可以实现机械化,扫地机,如此如此,体力活大体都可以由机械代替。人们所能做的工作是什么呢?“有技能的工作者”,就是需要动脑筋,经过学习才能掌握关键的技术的那些事,这是目前或者不久的将来人们要从事的工作,医生,教师,工程师,程序员,管理者,决策者......当然目前这些从业者和我们社会的工作者,在事实上还是在兼顾从事一些有关体力的工作的。只不过与体力相关的工作,其实越来越少。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在写字楼里,人们大部分是坐在终端电脑前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解放人类手脚一起来到人们生活之中的,还有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这是因为生产力极大地进步了,人类获取食物的能力充足,能够轻易获得自己“想”吃的东西,所以人们的身体出现了过饱和和亚健康。这说明,失去“手脚工作”和优越的物质富裕,也会给人带来一些问题。


如果将来,就连这些“有技能的工作者”都被程序和算法,或者智能技术所替代了,也就是说,社会既不需要体力劳动者,也不需要脑力劳动者,社会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被优越的崭新的“科技”所覆盖,人不需要工作,人们只需要享受社会富裕的生活。那个状态,是不是科技尽头的样子呢?到那个时候,人类还会不会、能不能再去发展科技了呢?


就像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他们的体力已经衰老,但他们的脑子还蛮好。满足他们所有吃喝欲望所产生的多巴胺,无法促成内啡肽的产生,更不要说血清素啦。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他们不是特别有意志力和自控能力的人,那么身体衰老带来的烦恼他们就全部表达给环境了。可是,这个世界上,喂养自己欲望的人多,喂养自己品行和意志的人少。发展科技的目标,是要让最广大的人受益。


如果说人类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地球上的万物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那么,创造出来人类和万物之后,上帝在干什么?人类忙着发展,植物忙着生长,动物忙着觅食,上帝在干什么?玉皇大帝和各位仙人们在干什么?凡间的事,其实没有多少需要他们管的,想想也挺可怕,他们长生不老地闲呆着!


如果科技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全部都包揽了,人类是不是就成了“智能机械”的创造者?人类不用为了生存和获取衣食住行而工作了,人类每天都会吃得太饱,然后让AI瞧病,吃药,晒着太阳,抱怨身体的不舒服,与七老八十的老年人有区别吗?


那个样的话,对人类而言,算不算是“知识换来了退化”(黄永玉诗《欢迎,干一杯污染水》)。更为厉害的是,人类连脑力劳动也不需要做了,都由智能机械代替了,那谁还有愿望、体能和脑力去发展科技?!那么,这样的样子,是科技尽头的样子吗?


武夷山先生文章链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395977.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594-1396264.html

上一篇:罗切斯特的表白
下一篇:卿云烂漫
收藏 IP: 180.95.168.*| 热度|

20 王涛 王德华 郑永军 武夷山 黄永义 何青 史仍飞 彭真明 李学宽 徐耀 尤明庆 曾跃勤 梁洪泽 焦飞 晏成和 崔树勋 杨正瓴 汪凯 田丰 guest8281816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6: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