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qb 我的博客将登载一些随笔、散文和短论,也会刊登一些照片。

博文

故乡春节的鞭炮声 精选

已有 4554 次阅读 2011-2-2 11:3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鞭炮声

故乡春节的鞭炮声

 

      过年了,总是要放爆竹。但故乡春节放的爆竹多半是鞭炮。

      在我童年的时候,我的故乡很难看到钟表,只有小学校的宽敞的大堂里有一个像人那么高的摆钟。我在学校的时候,只要有空儿,总喜欢站在它的面前,看它那长长的钟摆左右摆动,觉得它真神奇、真从容、真有派头。我站在那架钟的面前,真的弄不懂它是怎样动起来的。长大后,读过了《红楼梦》,就觉得那时的自己也是一个“刘姥姥”。另外,个别富人家有小小的挂钟或闹钟。究竟是谁家有钟呢?记不住了。我们掌握时间的方法有两种,要是在夜里,就听雄鸡的叫声,听鸡叫了几遍了;要是在白天,就抬头看太阳的位置,看太阳升得多高了。

    吃年夜饭的时候,乡里只有个别的孩子忍不住要放手中的鞭炮,放一小挂,那鞭炮声零零落落,很快就归于平静了。年初一什么时候到来呢?这要听鸡叫的声音。人人的家里既然都没有时钟,又没有如今的广播台的广播和电视台的节目,我们就无法判断新的一天什么时候到来。怎么办?我们那里农民的习惯做法是,等鸡叫三遍后,后半夜才算开始,新的一天也才算开始。在我的记忆中,大人是要守岁的,就是围着一张摆满花生、瓜子和白薯片等各种零食的桌子,喝着茶或酒,在谈笑中,家长里短地议论着,让时间流逝过去。起初,我们小孩儿也装模作样要守岁,可守不了多一会儿,就困了,东倒西歪起来。大人就会让我们上床睡觉。

    当乡里的雄鸡冲破黑夜的寂静,第三遍叫起来的时候,鞭炮声也突然响起来了。农村的夜晚是极静的,那鞭炮的霹雳巴拉的响声就显得特别响亮,它淹没了门口小溪的流水声,淹没了村里的狗叫声。那声音似乎有一种异样的渗透力,渗透到每一家每一户,渗透到你的床头,渗透到你心里。我们都被鞭炮的声音吵醒了,特别地兴奋,翻身要起来。但大人和蔼地提醒:天还没有亮呢!于是继续睡觉,在我的梦中中,鞭炮声似乎化为春天布谷鸟的第一声歌唱,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就是它唱来的。

    既然大人不让我们起来,于是我们就在鞭炮声中继续睡觉,不知过了多久,又被鞭炮声吵醒,又要翻身起来,可天还没有大亮,鞭炮声真长,虽然单调,却继续响着。现在,我们在大城市里面住着,过春节也要放爆竹,鞭炮也响,烟花也放,眼观五颜六色,耳听爆竹齐鸣,可时间太短,只不过半小时左右,爆竹声就停息下来了。故乡的鞭炮起码要响三个小时左右。那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在除夕这一天,我们乡里三大姓都要架鞭炮,姓罗的聚居在村中和村尾,他们要架一条长鞭炮,姓童的聚居在村头,不甘落后,也架起一条长长的鞭炮,姓沈的聚居在村东,当然也要架自己的鞭炮。什么叫“架”呢?就是把一条很长很长的鞭炮,架在空阔地的绿色树林中间,用小绳子轻轻地地从这棵树捆绑到那棵树,从那棵树又牵到另一棵树,反正是在树林中绕来绕去。那鞭炮有多长?没有量过,我感觉起码有三五里路长。虽然是单响,但好处是噼里啪啦能连续响三四个小时。农村人有讲头,那意思是“长长久久”。要是哪一个姓的鞭炮太短,别姓的鞭炮还在响,可你们姓的不响了,那是不好的。所以鞭炮的响声一年比一年响得长。

    等到天大亮了。大人给我们穿上早就准备好了的新衣服,给公太上过香了,才开始在院子里自己放炮,放的多半是短的鞭炮,有时也放“二踢脚”。二踢脚火药多,响声大,要先下地再升空,小孩子开始胆子小,先在地上放好,侧着身子伸长手用点着了的香火去点引子。记得等到十岁以后,才敢轻轻地拿着二踢脚的上端,点着后,把手尽量伸出去,那响声终于响起:彭---啪!那声音在高空中响起,似乎还有回声,听起来很够味儿,接着是纸屑纷纷飘落地面,二踢脚用它的粉身碎骨换来了我们的笑声,唤醒新的一年。

    在放鞭炮的笑声中,东方一轮红日升起来了!

                                                                                                                 2011-2-2除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7237-409790.html

上一篇:年夜饭
下一篇:养兔子和穿新衣
收藏 IP: 123.113.41.*| 热度|

9 孙学军 唐常杰 李学宽 吉宗祥 罗汉江 肖明华 李毅伟 孟津 罗立桂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