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骆根兴:东风第一枝(尺寸:3米 乘以8米)。
- 来源:公众号“大墨名师”(2025-05-11)
骆根兴2017年9月完成的巨幅油画,我最初是在某期刊的插图里看到的。打印日期没有标注。画面辐射出强烈的历史感、现实感与正能量。
近日,搜到了他写的创作散记,对画作的理解更深了。
比如:为何仅仅绘出了弹头?为何绘制了巨大的山体?为何那样处理弹体(头)和人物的关系?画面整体呈现暖红色调的寓意是什么?
作者在散记中提到:山体已不是背景的概念,而是作为作品主体精神的存在。在红崖下工作、生活过的观众,更容易接受作者的想法。暖色的红崖曾经是他们青年时期工作和生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他们天天从红崖边上走过,宿舍紧靠红崖。红崖反射的阳光,曾经映红他们的脸庞、衣服和装备。那是提神的暖光。
“巨大体量感的岩石一字排开,像是分列式的战士方队,壮阔之势逼人。横阔构图也非常适合这样的表达。”
作者追求的“宏阔、厚重、雄健、苍茫”的艺术境界,已经达到了。
只从手机画面上,就已经收到震撼了。如果,站立在八米宽、三米高的油画面前,增能不产生仰视巨幕电影定格画面的冲撞之感?
- 巨幅油画的造型张力,在山体、领导者群体、吊装战士们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作者提到了“民族崛起的自信和自豪”,观众也有同感。
画面中的线条、形状、色彩、肌理,洋溢着“膨胀”的力量感,溢出了雄气息、气势、气韵。
刚刚观看9.3阅兵的观众,重温画作,更从整体上,感受到了盛大的气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8 0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