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母校20年(2006年)后,金水河畔聚会的29个学子。
金水河,把郑州(解放军)测绘学院分成了两部分。左岸为家属区、右岸为教学区和后勤保障区。
我不确定金水河上的桥(照片背景显露了一些)是不是叫做金水桥,或者是不是被戏称过鹊桥。
不惑之年的兄弟们,有的比较活泼(第一排),好似回到了摇篮一样悠哉悠哉。我称之为“超越了葛优躺”。
1982年秋,80名来自河北、河南、广西、广东、陕西、福建、辽宁等省区的青年人来到金水河畔求学,既实现了大学梦,又穿上了草绿色的制服。他们的校徽写的是“测绘学院”,学的都是大地测量专业。80个学子分为28、29两个班。也叫做一区队和二区队。我所在29班,也叫二区队。第一任区队长,姓张。不久前来京培训时,看望过大家。他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脾气温和、耐心、细致。
一座桥与两个岗亭
(嵩山路与兴华街之间的桥,2024.5.3)
确定的是,这座位于测绘学院院内的桥,我走过的次数不多。为数不多的过桥中,夜间路过的次数相对较多。我和陕西来的程同学,多次站后半夜的岗,就是家属院的3号岗。这个岗,出入的多数是家属。那些已婚的教师们,一般也穿着便衣出入。
1号岗,我也站过,穿制服的出入者比例高。便衣者想进入,要查验证件。
记得第一次走到金水河畔时,河里还盛开着荷花。我和小赵以及他的叔伯哥哥晚饭后到河边散步。学院队的宿舍楼,到河边很近,步行五六分钟就到了。去往河边的路,左侧有一溜食堂、浴室,右边有机房、天文台和门诊部。
食堂的南门对着学员队宿舍楼的北门。我们经常在宿舍楼南门外集合,或者去食堂、或者去教室,或者去操场、或者去礼堂。相对来讲,教室是最远的。
金水河之春(2024.5.3)
一瓶水与一捧水
金水河的水清澈,罐装一瓶子,带回北京。看它,是不是越来越清澈?是的。它越来越清澈。
凝视清澈的水,好似凝视一面镜子,好似透过了几十年的时光。鬓发斑白者,重返了青年时代、重返了课堂,重返了靶场、重返了实习场、重返了邙山脚下的水稻田、重返了熟悉的操场、图书馆、冬青树、法桐、核桃树。
若干年前,我第一次和同学们来到黄河边。我洗了洗手,捧了一捧水,尝了一下。这个重大事件,我的日记里有记载。
一座楼与一棵树
06号宿舍楼,住了4年。六层楼,期初,我在5楼。记得大一时,有位中年人突然来到我宿舍里。那天是星期六,队里并没有通知会有首长光临。原来是
312住得更久一些。室友也变换过。
那棵核桃树还在吗?多少次,我们在饭后集合,从核桃树下出发,一起去教学楼,或者一起去操场,训练单杠、双杠和跳木马。我们趴在操场里,训练过射击(瞄靶和轻扣扳机)。大一即将结束时 ,到西南郊靶场完成了步枪的实弹射击。第一次射击5发成绩为50环的马同学,课程总成绩也是最好的。毕业后,他留在了学院图书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