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与黑色是地层中最常见的颜色。地质学对它们的解释很统一:分别代表了富氧和缺氧沉积环境,这已成为口头禅了。这个骨灰级的口头禅至今涛声依旧。
上周,8月23日在新疆克拉玛依的第十八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上,我做了一个学术报告,唱了反调。一些朋友下来说,我讲得很精彩。在聊天时,他们仍条件反射式地认为,黑色页岩难道不是缺氧环境下形成的吗?我愕然。以为他们知己了,并打算支持我的观点。实际上,在“缺氧问题”上仍很严重。不怪他们,因为缺氧和黑色页岩挂勾近百年了:1939年至今(Strom,1939)。Schlanger(1976)提出大洋缺氧事件;Tissot(1979)又烧了把火,水体和刚沉积的沉积物中缺氧是保存有机质的主要条件。更加夯实了地质学的缺氧环境,并渗透到层序地层,固体矿产,重大地质事件等多个研究主题 。看来,有必要专门针对红与黑做一个真正的了断。
红与黑已深入地质人的骨髓,基于此,海平面/湖平面升降,与它挂上勾了。水退水位降几米几十米,就会富氧,颜色变浅,变红,直至缺少有机质,粒度变粗;湖侵海侵升几米几十米,就会缺氧,颜色变深,变黑,富有机质,粒度变细。
下面举几个例子说道说道,在会上举了几个案例,分享于此。
案例一 抚仙湖和星云湖
经典理论:抚仙湖水深,150米左右,应缺氧,富有机质;星云湖,水浅,3米左右,应富含溶解氧,贫有机质。
实际情况:抚仙湖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只有2-3%;而星云湖在21%。如图1所示。
图1
案例二 兴凯湖与小兴凯湖
经典理论:位于黑龙江东南部,与俄罗斯交界的淡水湖兴凯湖相对较深,3.5米,应缺氧,富有机质;北部的小兴凯湖,水浅,1.5米,应富氧,贫有机质。
实际情况:兴凯湖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仅1%;小兴凯湖为5%,如图2。
显然,用缺氧和富氧无法解释这两个案例中的差异。但可以用水体封闭性来解释。面积较小的湖泊或湖泊的湖湾,间湾是较封闭环境,更易富有机质。因为有陆源营养和陆源有机质。而面积大的湖泊,或开阔的陆棚是开阔环境。
图2
案例3 侏罗纪黑色页岩与红层的发育
中侏罗纪早期(西山窑组),我国北部发育煤和碳质页岩;而南部发育蒸发盐岩,红层,如图3(邓胜徽,2017)。按缺氧和富氧说,北部缺氧对应煤,南部富氧对应红层。感觉有点怪怪的,同一片蓝天,氧含量差异咋这么大耶?这个怪诞的推理源自地球化学的神助攻,碳同位素正偏等“地球化学替代指标”被烂用。唯主流的期刊也在神助攻,没有地化指标,没有实物工作量,大概率被拒,当成综述。
图3
红色黑色与气候的关系
其实,早在2003年,Ziegler 就总结了,在高纬度冷气候,发育泥炭和煤,低纬度发育珊瑚礁,灰岩(如图4), 铝土岩,红层. 即,地层的颜色和气候相关,而非缺氧和富氧。
会上我提出了黑白红气候旋回,用三种气候敏感沉积物:
黑:黑色页岩,煤。对应现代寒温带,为寒冷湿润气候,平均气温0度左右。富含有机质,主量元素中,钙,钠,钾丰度高。
白:蒸发盐岩,膏盐,白云岩。代表副热带高压带干旱气候,纬度30度左右,出现死海、沙漠,盐湖。
红:红层,紫红色地层、铝土岩,铝土矿,生物礁,灰岩。赤道附近,热带雨林。土壤河湖贫有机质,主量元素中铝、铁含量高。
我国土壤、湖泊均具有黑白红特点。东北为黑土地,长江以南为红土(图5)。土壤的类型和盆地沉积物类型是相关的。如位于我国内蒙锡林浩特南部的达里湖,表层沉积物以细砂为主,没有泥岩,因为草原没“土壤”,几乎全是细砂;沿海铝、铁含量较高的土壤对浅海表层沉积物有影响,也会将三价铁带入河流,湖泊,浅海,形成铝土岩。北方湖泊表层沉积有机质含量高,沿海湖泊及海湾有机质含量低。
按经典理论,难不成北方缺氧,南方富氧?
图4
图5
结论
因此,以后碰到地层中出现红与黑时,不能说是富氧和缺氧。其实,本质是和气候有关。如图6所示,为三叠纪的红黑转换。
早三叠世:四川盆地发育飞仙关组,鄂尔多斯为刘家沟组,发育巨厚红层,不发育黑色地层,无煤,无黑色页岩。不是因为此时富氧,而是炎热气候:变成热带雨林。
中三叠世:发育蒸发盐岩和白云岩,对应现代副热带高压带干旱气候。古地理会议上谭钦银演讲的新观点,认为白云岩主要不是成岩过程中交代形成的,而是干旱与湿润气候,与膏盐相伴生,也属于中纬度的“白”。
晚三叠世:发育厚层煤和黑色页岩,不发育红层,对应寒冷气候。红与黑互斥。四川盆地此时为须家河组,鄂尔多斯盆地对应的为延长组,这套地层是油气的主要来源,为寒冷气候条件下所致,不是深水缺氧。
由早三叠世至晚三叠世,形成一个完善的黑白红气候旋回,由红变至白,再变至黑。安尼阶雷口坡组出现一个短时间的气候突然变冷的事件,由红-白-黑-白-红构成一个完整的黑白红气候旋回。
古气候重建
据此估算一下古气候,早三叠世在鄂尔多斯也发育巨厚红层。此时最北能查到在开鲁盆地发育紫红色砂泥岩(丁秋红,2005,松辽盆地西南部下三叠统及其孢粉组合)。位置相当于长春,即长春在此时为亚热带,适于发育煤的寒冷环境向北退出中国。因现代长春年平均气温为7度,位于亚热带的南昌年平均气温为19度。要让长春变为亚热带,需要由现在的低温升至19度,即比现代,温度至少升高12度,才能达到亚热带气候。
晚三叠世卡尼期事件并非“重大地质事件”,或超长降雨,而是全球降温,中纬度变为寒冷气候,导致其雨水和现代的寒温带一样,雨水充沛,但气候寒冷。此时适宜发育煤的环境向南扩至两广地区,以致这一地区也出现了碳质页岩和煤。在现代为热带、亚热带发育的红层向南退出中国,在更低纬度发育红层。同理,南宁地区现代年平均气温22度,要让它变得适于发育煤及碳质页岩的寒温带0度左右,则需要比现代降22度。
从早三叠世到晚三叠世,相对于现代而言,一热,一冷,前后气温波动幅度应高达34度左右!在此短时间姑且不考虑板块运动,只考虑相对温差。显然,这个初算结果远超想像。
然而,近年来最新的、最被认可的古气候重建结果,其温度波动幅度小,三叠纪只有10度左右(如图6最右侧曲线)。如果这不算错误,那其最低温度20度,比现代14.6度要高6度,显然是大大的不对了。这是抛弃了气候的岩性指标,纯用地球化学指标计算得到的恶果! Judd(2024)可是发在Science上的文章,还有Scotese(2021)被大量引用。
图6
会上最后一张片子,我还列举了湛江玛珥湖的全新世沉积的例子。其精度是相当高的,按地于化学指标,有一段年代在4.5万年前后,高TOC的段,高达20%,被地球化学认为是热气候,实际国际众多新生代气候恢复得出,它是早大理副冰期的“晚成山头冷期”。许多地化指标对TOC的起伏,其实并不敏感,才得此完全错误的结论。
毛小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025年8月27日于北京
主要参考文献
毛小平,陈修蓉. 2025. 论地学幸存者效应——以中上扬子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为例,地球学报,46(4):659-710
毛小平,陈修蓉,李书现,等. 2025. 局限环境下水体深度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作用. 地质学报, 99(4):1353-1368.
毛小平等. 2025. 浅议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沉积模式与有机质富集规律. 沉积学报,43(2): 701-733.
Mao Xiaoping, et al. 2025. Constraints of weathering intensity in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on coal accumulation environment. Scientific Reports 15, 8231
Ziegler A M, Eshel G, Rees P M, et al. 2003. Tracing the tropics across land and sea: Permian to present. Lethaia, 36: 227–254.
邓胜徽,卢远征,赵怡,樊茹,王永栋,杨小菊,李鑫,孙柏年. 2017. 中国侏罗纪古气候分区与演变.地学前缘, 24(1):106-14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30 0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