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xp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oxp9

博文

重新认识大地热流

已有 799 次阅读 2025-5-23 22:2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高地温梯度地区应为低大地热流 

    大地热流是地质学最为重要的参数,特别是构造地质学。它本应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物理量,似乎没有任何争议。也有对应的国际组织,如国际热流委员会(International Heat Flow Commission, IHFC),国际地热协会(International Geothermal Association, IGA)和不定期的全球和中国陆区的大地热流多个版本的发布和共享数据库。然而,可能存在严重的误区。

  本研究为疫情前的成果,后投至多个期刊,均被拒,因为其主要结论和主流完全不同。5年了,难啊!近年来清洁能源地热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故将此旧文翻出来。在此感谢中国煤炭地质期刊登了本文,昨天刚上网,高兴。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热的。可点击此处“热流的分布特征与大地热流的问题探讨免费下载。主要结论是:

①热流在垂向上由深至浅的变化可近似为一个常数,考虑热对流和放射性生热后,是一条向上缓慢增加的,比较稳定的曲线;在地质条件相近时,高地温梯度对应低的大地热流,而低地温梯度对应高热流;

②一个地区的大地热流,取决于浅层最低热导率-地热盖层的性质;

③传统观点中高地温梯度必然对应高大地热流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如图1,为沧县隆起剖面温度场和热流场。将剖面左面第三层故意设置成为热导率为0的热盖层,可以看出,此时热盖层之下为具有高地温梯度的地热田,但该处热流值小,以至于断流。这就是高地温梯度,对应低的热流。相较而言,剖面右侧并无盖层,热传递通畅,热流值高,但地温梯度低。这时就是高热流对应低地温梯度。

图4 具有高热阻层下的热流.jpg

图1 不同热盖层条件下的温度场与热流分布特征.(a)温度场;(b)热流场。

最后提出了目前获得的热流在垂向上剧烈变化的原因。这种象测井曲线一样的热流(如图2)在垂向上剧烈变化不符合热传递规律,有三个原因:一是温度测量是连续测量,而热导率是抽样,数量极少,二者无法正确匹配;二是,热导率测试代表性,往往同一种岩性,所测试的数据从0.6-6w/mk,差异极大;三是单层热导率和多个小层组合形成的综合热导率存在权重问题。

图1 热流的垂向变化.png

图2 郯庐断裂带热流值垂向变化(王一波等,2019,地球物理学报).各井的热流和测井曲线一样,具有极高的相似度

----------

在地热田处,或有地温异常处,几乎一致认为此处一定具有高的大地热流。这个看法完全违背了生活常识,更不符合热传导规律。用大白话解释: (1)热量能"淤积",说明热的散失受阻,流速或通量小,否则不会淤积;(2)河流上建坝,断流,河流上游形成水库,流动自然不畅,向下游的流量,流速,通过量均会变小,而非高流速,或高的通过量。正象近期印巴冲突,印度将上游的水闸关闭,水库水位提高了,下游就断水了,流量为0。(3)中医还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当感觉疼痛时,则一定是气血淤堵,流通不畅,“通过量”变小,形成肿块,“梯度”变大。(4)冬天衣服穿少了,身体的热量会向外散发很多,且在战斗时,夜晚会被夜视镜观察到。这时体表温度会很低,体表和空气温差减小,热量损失快。反之,若穿得厚,不易被红外镜观察到。体表温度与空气温差大,梯度大,热量损失慢。

-----------

毛小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于河北怀来东花园镇阿尔卡迪亚二期

手机+微信:13911360200

2025年5月24日

 

主要参考文献

[1]毛小平,陈修蓉. 2025.. 热流的分布特征与大地热流的问题探讨. 中国煤炭地质,37(4): 1-9. doi.org/10.3969/j.issn.1674-1803.2025.04.01

[2]王一波,胡圣标,聂栋刚等.2019.郯庐断裂带是热异常带吗:来自断裂带南段热流的约束.地球物理学报,62(8):3078-309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67565-1486967.html

上一篇:天灾还是人祸?城市路面塌陷的真正原因被揭晓
收藏 IP: 182.51.86.*| 热度|

4 郑永军 宁利中 王涛 池德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4 2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