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的故事

已有 345 次阅读 2025-5-10 06:00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图谋按:本文原型为王启云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I 图情知识服务平台”邀请录制《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课程内容,借助文心4.5 Turbo改写成《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的故事》。

1 缘起:一个关于理想与行动的故事

      2014年的春天,王启云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创建一个属于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相关人员的交流平台,让这个群体能够更好地沟通、合作与成长。这个想法,就像一颗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最终催生了“圕人堂”。

       “圕人堂”这个名字,蕴含着王启云对图书馆事业的深厚情感。“圕”字,取自“图书馆”的简写,寓意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5月10日,圕人堂QQ群正式成立,一群志同道合的图书馆人汇聚于此,开启了他们的交流之旅。

2 初创:梦想中的运行模式

      王启云对圕人堂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他梦想中的圕人堂,是一个由管理员团队(含编辑团队)和客服团队共同推进议题式交流机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成员们可以围绕图书馆学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形成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他设想,当群成员达到一定规模,且有一批合适的志愿者时,可以成立圕人堂发展基金理事会,为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费支持。

       然而,现实总是比梦想复杂。在初创阶段,圕人堂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吸引更多的成员加入?如何保持群的活跃度?如何确保交流的质量?这些问题都需要王启云和他的团队一一解答。

       为了吸引成员,王启云积极推广圕人堂,邀请图书馆界的知名人士加入,并鼓励成员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为了保持群的活跃度,他设计了议题式交流机制,鼓励成员们围绕特定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了确保交流的质量,他制定了严格的群规范,并设立了客服团队,及时处理成员们的疑问和反馈。

3 成长:实践中的运行模式与核心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圕人堂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数千成员的活跃社群。在这个过程中,王启云和他的团队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运行模式。

       管理员团队和编辑团队协同运作,负责群的日常管理和《圕人堂周讯》的编辑工作。《圕人堂周讯》作为圕人堂的重要输出,每周都会综述群内一周的交流信息,并通过QQ群邮件、微信公众号、科学网博客等多种渠道推送。这份周讯不仅记录了群内的精彩瞬间,也成为了成员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然而,圕人堂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成员数量的增加,如何确保交流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王启云和他的团队开始探索议题式交流机制的优化方案,鼓励成员们提出有深度的议题,并引导大家进行深入讨论。同时,他们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对在交流中表现突出的成员给予奖励和表彰。

     在这个过程中,“圕人堂发展经费“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费源于成员捐赠和合作赞助,主要用于支持《圕人堂周讯》的编辑补助、科学网征稿稿酬、年度回馈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成员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也增强了圕人堂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4 融合:服务体系“融媒体”的构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王启云意识到,单一的QQ群交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成员们的需求。于是,他开始探索构建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的可能性。

    “融媒体”服务体系以圕人堂QQ群为主体,以科学网图谋博客圕人堂专题和圕人堂微信公众号为两翼,以《圕人堂周讯》为载体,以圕人堂QQ群知识库为检索平台。这四个部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圕人堂服务体系的完整框架。

      科学网图谋博客圕人堂专题作为圕人堂的辅助平台,不仅公开了群内的交流信息,还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行业动态。圕人堂微信公众号则以其便捷性和互动性受到了成员们的喜爱,成为大家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圕人堂周讯》作为服务体系的“融媒体”核心,将群内交流成果、学术资源、行业动态等内容融为一体,为成员们提供了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

       而圕人堂QQ群知识库则是一个“特色数据库”,它提供了对话模式和原文模式两种浏览方式,并可以下载PDF版周讯。这个知识库不仅有助于《圕人堂周讯》得到进一步关注与利用,也为成员们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资源检索平台。

5 绽放:服务体系的成效与影响

       经过多年的发展,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不仅为成员们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交流平台,还促进了图书馆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圕人堂的平台上,成员们围绕图书馆学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成员们的学术水平,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还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它通过公开群内交流信息、提供学术资源、分享行业动态等方式,促进了图书馆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图书馆事业,加入圕人堂这个大家庭,共同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6 展望:未来之路

       站在新的起点上,王启云对圕人堂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他深知,圕人堂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支持与参与。因此,他将继续努力优化服务体系、提升交流质量、扩大平台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圕人堂这个平台。

       未来,圕人堂将进一步加强与图书馆界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图书馆学领域的学术创新与发展。同时,它也将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为成员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在王启云的心中,圕人堂不仅仅是一个交流平台,更是一个梦想与希望的寄托。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圕人堂将继续绽放光彩,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支持与参与。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圕人堂更加辉煌的未来!

延伸阅读:

(1)《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课程

      2023 年 8 月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I 图情知识服务平台”邀请录制《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课程。国图出版社的“I 图情知识服务平台”授课的对象为:县级以上公共馆、各高校馆及中小学图书馆;授课目的:力争达到“图书馆界业务交流、垂直指导”等作用。

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https://www.ituqing.com/courseContent?id=665d67e079f7e6b58051ffea&tid=65824b045b2b933e8d9dbfd9  (注:视频链接,需要注册登录后获得访问权限。) 

课程名称: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

作者:王启云

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

关键词: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

适用读者: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相关人员。包括图书馆员、图书情报专业教师和学生、图书馆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资源商、硬件商、平面媒体等等)。

课程简介:

      王启云老师的课程深入探讨了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本节课程分为两个核心章节,在第一节:圕人堂服务体系:社群与运营模式中,王老师首先讲述了圕人堂QQ群的由来,这个平台的建立是受张厚生先生的学术理念、网络交流的深远影响以及作为“高产作者”的个人经历所启发。圕人堂旨在促进图书馆界内部的科研合作,加强与专业期刊和媒体的协作,以实现互利共赢。王老师还介绍了圕人堂的运行模式,包括议题式交流机制和管理员团队的建立,以及《圕人堂周讯》编辑团队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此外,课程还涉及了圕人堂的几个核心问题,如发展基金的设立、议题式交流机制的运作,以及圕人堂QQ群与图谋博客之间的协同关系。第二节: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和展望,王老师将重点转向了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的实际应用,展示了如何将QQ群、博客、微信公众号和知识库整合成一个多功能的交流和信息服务平台。《圕人堂周讯》作为融媒体的核心载体,提供了一周交流信息的综述,并通过多种方式发布,如科学网、微信公众号等,增强了信息的可访问性和实用性。王老师还介绍了圕人堂QQ群知识库的特色,它作为一个特色数据库,提供了对话模式和原文模式的浏览方式。最后,王老师对圕人堂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强调了维持活跃度的重要性,讨论了圕人堂服务体系的社会效益,以及如何发挥网络社群的微价值和长尾价值,以确保圕人堂能够持续为圕人群体提供帮助和价值。通过这节课程,王启云老师不仅分享了圕人堂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还展示了一个成功的图书馆及相关领域人员交流平台的构建和运营策略。

(2)  《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课程ppt下载地址.https://www.ituqing.com/upload/doc/1705455326.204428.pptx

2023年8月图谋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I图情知识服务平台”邀请录制《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课程。该资源是王启云讲授《圕人堂服务体系“融媒体”》课程中所使用的配套PPT资源。资源格式为.pptx,资源大小为4.6M,版权归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所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85140.html

上一篇:“我与圕人堂:11年同行,有趣有味有力量”主题征文活动方案
收藏 IP: 114.237.76.*| 热度|

3 郑永军 宁利中 刘进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1 1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