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杨六省老师之邀,之前转载过多篇杨老师关于数学教学方面的论述,如
No | 标题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一个简单的理由足以说明√2不是有理数的传统证明方法是无效的 | |
35 | ||
36 | ||
37 | ||
38 |
今天,杨六省老师又寄来一篇新作——一个简单的理由足以说明√2不是有理数的传统证明方法是无效的。希望借助科学网博客平台,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下面是杨六省老师的观点阐述,仅仅在此进行转载,欢迎数学行家对此进行点评,也可以直接与杨六省老师联系进行交流探讨。
一个简单的理由足以说明
√2不是有理数的传统证明方法是无效的
杨六省
2000多年来,无论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还是现今的中学数学教科书,在证明√2不是有理数的过程中都毫无例外的包含有“由于p2是偶数,p必然也是偶数”这一推理。本文将揭示,该推理是错误的。
为了方便起见,下面附上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58页中给出的证明:
假设√2是有理数,那么存在两个互质的正整数p,q,使得
√2=p/q,
于是 p=√2q.
两边平方得 p2=2q2.
由2q2是偶数,可得p2是偶数. 而只有偶数的平方才是偶数,所以p也是偶数.
因此可设p=2s,代入上式,得4s2=2q2,即
q2=2s2.
所以q也是偶数. 这样,p和q都是偶数,不互质,这与假设p,q互质矛盾.
这个矛盾说明,√2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即√2不是有理数.
笔者评析:无论哪个版本,也无论是否明确声明,事实上在证明√2不是有理数的过程中都是首先应用了q是整数这个假设,否则就无法得出p2是偶数之结论。接下来我们看到的便是“由于p2是偶数,p必然也是偶数”这一推理。笔者的质疑是,如果引号中的推理是合理的,再加上此前的q是整数这个假设,那就是说,对于√2=p/q,假设q是整数,则p是偶数(偶数也是整数),从而说明√2可表成两个整数之比,但这与证明目的相矛盾!因此,引号中的推理是错误的,传统的证明方法是无效的。
那么,引号中的推理为什么是错误的?笔者认为,是人们在推理中潜意识地应用了p是整数这个并不成立的论断。为什么不成立?请看下面笔者的证明。
命题:如果x2=2,那么x不能表成两个整数之比 。
证明:假设存在整数p和q满足( p/q)2=2,下面推矛盾。
不妨先固定q是整数,于是有p2=2q2(q是整数):
p不能是奇数,因为奇数的平方不是偶数。
p不能是偶数,如若不然:设p=2r,代入p2=2q2,得q2=2r2,同理,q是偶数;同理,r是偶数;等等。这样,p将含有无限多个因数2,这与算术基本定理(每个大于1的正整数均可分解成有限个素数之积)相矛盾。
所以,p不是整数。
综上,对于( p/q)2=2,如果q是整数,则p不是整数,这说明原命题为真。
说明:
①论证中出现有p=2r和r是偶数。令r=2r1(r1为整数),代入p=2r,得p=22r1。同理可得p=23r2(r2为整数)。……故p含有无限多个因数2。
②也可以先固定p是整数来证明命题,只是比较麻烦一些,其证明此处从略。
③证明p和q不都是整数的正确做法是,先固定其中的一个是整数,然后通过假设另一个也是整数推出矛盾,从而否定后者是整数。相反,试图在p和q都是整数的假设下(注:此后并未对“假设p为整数”或“假设q为整数”中的一个进行否定)证明“√2不是有理数”是行不通的,因为它与上述已证命题“√2不是有理数”(即√2= p/q(p和q不都是整数))相矛盾。
④笔者关于√2不是有理数的证明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证明没有关系,所以,笔者在说理中有理由把√2不是有理数作为论据加以应用。
关于上文引号中的推理不能成立的理由,还可以换一种说法,这就是,证明中在前面已经应用了q是整数这一假设,后面再应用p是整数进行推理(注:此后并没有对p是整数进行否定)就与本文已证命题“√2不是有理数”(即√2= p/q(p和q不都是整数))相矛盾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