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晨光的科学和哲学研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cguang 兴趣:色觉, 哲学, 美学, 进化论,广义信息,投资组合

博文

[转载]一个鼓励批评的学术会议——2025年武汉信息科学研讨会

已有 823 次阅读 2025-10-14 11:49 |个人分类:信息的数学和哲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2025年武汉信息科学研讨会于9月19-21日在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武汉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简称华光研究院)组织。

这次会议鼓励批评,应组织者李宗荣之邀,我提交了三篇文章:

 李宗荣的信息科学思想之我见 

 钟义信的全信息理论存在的问题

 语义信息G理论研究进展 (介绍我的语义信息论)

李宗荣说,好的理论需要不断打磨,所以欢迎我的学术批评,特别是批评他的观点。

他反对以信息论或广义信息论作为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 强调要用理论信息学(包含信息哲学和信息基本原理)作为理论基础。他认为钟义信用全信息理论(数学理论)作为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不妥。这集中反映在对量化信息(包括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看法。李宗荣认为信息是物质信号或符号的含义,不可量化。

李宗荣的信息科学体系可以简化为:1+4+3结构:

 1门“理论信息学”(包括信息本体论和信息基本原理);

 4门“工具信息学”(通信、控制、计算、机器人信息学);

 3门“领域信息学”(自然、社会、人文信息学)。

钟义信的信息科学为钟义体系可以简化为1+4+多结构:

 一个全信息理论;

 四门科学(符号科学、系统科学、控制科学、 智能科学);

 其他应用(他后来提出的信息生态学表示的)。

我研究语义信息论,自然赞成量化信息。我认为,两个体系各有所长;不是以推广的信息论作为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不好, 而是钟义信的全信息理论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难以理解和应用);我赞成同时以信息哲学和推广的信息理论作为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

对于李宗荣的信息定义,我认为要区分形式信息和内容信息。大人教小孩说“这是苹果”,小孩看到的就是“苹果”的内容信息;但是,小孩长大后听到“这里有苹果”,他得到的是形式信息。内容信息只需要传递一次, 而形式信息可能会传递很多次(比如天气预报)。传递内容信息等于传递编码方式或编码本,而传递形式信息是传递编码本身。正是因为忽略了内容,形式才有普遍性,所以形式信息能够被量化,其传输能被优化。两种信息的传递都是需要的(比如传播学和信息论都是需要的),不能强调一种否定另一种。

会议录取了47篇文章(于网站公布),其中发言交流的有20篇。话题包括:信息哲学,大脑建模,智能科学基础,人工智能应用,可持续发展,人类信息处理等。

参会者还发起了《信息科学学术公平倡议书》,有超过30人表示赞成。

很多网站对会议作了报道,比如中新网•湖北的报道

会议组织者计划两年一次。我希望学术批评能继续得到鼓励。我也欢迎别人对我的语义信息G理论评头论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56-1505876.html

上一篇:[转载]武汉信息科学研讨会发出学术公平倡议书
收藏 IP: 108.172.16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19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