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早年一位华裔女博士对宣传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果的特殊贡献 精选

已有 6680 次阅读 2025-10-29 08:2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早年一位华裔女博士对宣传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果的特殊贡献

武夷山

 

1995年年末或1996年初的某一天,在美国某机构工作的一位华裔女博士给中国驻美使馆科技处打电话,刚好是我接的这个电话。她着急地说,她的导师(是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还是访问学者的导师,我不清楚)正在编一本教材,但在讨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果时,完全没提是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她对导师说:是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导师说:是吗?我从没听说过啊,你有什么文献依据?这位博士问我怎么办?我说,别急,我想想办法。那时互联网还不普及,查资料确实不方便。

我知道有一本英文资料,大概叫Major Research Institutes of China (中国著名科研院所),标题记不太清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我的一位同事参加了此资料的英文编辑工作,所以我得知其存在。我们科技处的小资料室里刚好收藏着这本资料。里面介绍的机构之一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提到了该所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科研成果。我就复印下相关内容,传真给了那位博士。

她将传真内容给导师看,导师说:哦,还有这事,但这不是正式出版物,无法引用啊。那位博士又与我联系,我说:我来解决吧。

我就与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所联系,请他们提供发表了相应成果的论文。于是,对方将1966年间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的一篇论文传真给我,我又传真给那位博士生。她高兴地告诉我,导师认可《科学通报》是合适的引用源,决定在文稿中增加一句话。

后来,那位博士于1996年2月27日寄给我一封手写的感谢信,感谢我提供《科学通报》论文。信封里还有其导师给我的另一封信。

她导师叫Paul L. Munson,他在信中写道,在Yu Chen的推动下,他在其著作Principles of Pharmacology(药理学原理)的“胰岛素的发现”一章中,要增加一句话:“The first chemical synthesis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rystalline bovine insulin was achieved by chemists In China In 1965. ”(1965年,中国化学家首次实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化学合成。)他还附上了其书稿的一页,告诉我这句话要插在这一页的什么位置。当时他的书稿已经定稿并提交给了出版社。他已将要增补的这句话传真给了出版社。

这位女博士的头衔是东方医学或中医学博士(O.M.D.)。她叫陈瑀,工作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北京中医医院。她还告诉我,Paul Munson说,如果《药理学原理》能再版,他要增加一章中草药的内容,就请她来写。

其实,应该是我来感谢陈博士,而不是她感谢我提供资料。

陈瑀博士,您现在还在巴尔的摩吗?一切都好吗?感谢您作为炎黄子孙为宣传中国科学家的成果而主动自觉、踏踏实实做的一件小事,然而是很有意义的小事!

 

注:

1.在亚马逊上能查到编著Principles of Pharmacology: Basic Concep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药理学原理:基本概念与临床应用)的修订版,由Paul L. Munson 担任该书的主编, Robert A. Mueller和 George R. Breese 担任副主编,是Hodder Education Publishers于1996年9月出版的。亚马逊介绍说,Paul L. Munson是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荣休教授。

另查到,Paul L. Munson生于1910年,卒于2003年,199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在知网上能检索到陈瑀的两篇论文:

(1) 卫气浅谈——艾滋病辨病探索,作者:陈瑀, 作者单位: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 期刊:《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年8卷4期11-14页

(2)试论内卫气及其临床意义  陈瑀 内蒙古中医药 2003年3期

3. 百度AI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成果论文并未发表在1966年的《科学通报》上,而是发表在《中国科学》上。当年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所传真给我的论文到底是属于哪个期刊,我完全没有印象了。但Paul L. Munson来信中明确说,为了他增补的那句话,他要将我提供的Kexue Tongbao论文列入参考文献清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507904.html

上一篇:科研人员对学术会议的期望之研究
下一篇:博文细分类:中国语言文化1
收藏 IP: 1.202.113.*| 热度|

25 刘进平 尤明庆 张晓良 霍小鹏 许培扬 史晓雷 孙颉 鲍海飞 刘俊华 王安良 崔锦华 杨正瓴 周忠浩 郑永军 王涛 郭战胜 李璐 王三根 王启云 陈怡 朱晓刚 赵凤光 俞宁 钟炳 李志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