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博文细分类:科学教育1

已有 1464 次阅读 2025-2-1 08:04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博文细分类:科学教育1

武夷山

 

到现在为止,我将自己的博文分到17个类别中,科学网给出的博文类别有12个。由于我的博文主题庞杂,无论是17类还是12类都无法准确涵盖。黄安年博主每过一个月都将其上个月的博文做一个分类目录,我觉得这个注重分类的做法很好。

      我打算从现在起,慢慢地对以往全部博文做较细致的按细分主题的分类,这样自己检索起来也方便。已有类别(如“中医国粹”)若已经是界限清楚的,则保留原类目名称;“阅读笔记”之类的宽泛类别下的博文,则会分到新的细分主题中去。

     与此同时,我还打算将每篇博文或转载文章中值得强调的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如果有的话)给拎出来。

     今天刊出另一个主题类:科学教育

 

1.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说开去(2004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797.html

文章说:

我一直觉得,这本书最吸引人、最有价值的部分,不是阐述各种标准的章节,而是17个插入的框文。这些框文展示了科学教育可以怎样着手的生动实例。例如,某校某班的小学生们发现星期五灌在浇花水壶里面的水,到星期一时却空了,感到疑惑不解。老师灵机一动,觉得这是因势利导的好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她不是直截了当地给他们讲蒸发原理,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原因。一位孩子说,可能是班级养的仓鼠给喝了。其实这是一个假说。老师就引导他们用实验检验这个假说,比如,将仓鼠放在沙盘中间,夜里它若跑出来喝水,就会在沙盘上留下脚印。实验表明,不是它喝的。后来发现,壶盖打开,水才会减少。于是,老师又引导学生们每天用纸条测水位的高度,看看有什么变化。她接着启发同学们探究影响水位高低的原因。一位同学想到,家里的衣物烘干机,设定了一定温度后,衣服干得就快。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设计了一个新实验,考察水的减少量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他们还要研究,壶盖覆盖的面积与水位下降量是什么关系,用扇子不断扇水面会不会影响水位下降的速率。

    像这样并非事先设计好的探究式教学法,在现阶段的中国是闻所未闻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因为教师根本就没有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的余地,绝大多数教学内容都是规定死了的,谁敢不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搞别出心裁的实验?本书介绍说,美国教育改革的趋向之一,就是将原先行政管理者在改善科学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逐渐改变为让第一线的教师起主导作用;淡化教育系统上层人物的权威性,给实施层次者更大的决策权。我国的典型情况是什么呢?是“学生听老师,老师听校长,校长听学区,学区听市里,市里听省里,省里听教育部”。如果大家认为这很正常,根本不需要改变,那我可以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一定难以实现。

 

2. 物理课还可以这么上!2007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192.html

他的新探索是,让学生们在课前去租一些与物理学沾边的故事片录像带来看,在每部片子中挑选3个物理学起作用的场景,并写文章讨论这些场景是否现实,是否符合物理学原理。在课堂上,要把学生选择的场景重放一遍,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大家讨论。整门课讲下来,需要看10部片子。他发现,这些贪玩的大学生,你让他们买书,他们不舍得花钱;让他们租录像带(每盘租金4.5美元),他们兴高采烈。……

属于正规教育的物理课都可以这么上,那么,属于非正规教育的科普则更有翻转腾挪的空间。关键是打破框框,勇于探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71195.html

上一篇:参加《智库理论与实践》创刊仪式——日记摘抄758
下一篇:几条小笑话
收藏 IP: 219.142.145.*| 热度|

12 刘进平 王涛 许培扬 孙颉 尤明庆 郑永军 钟炳 宁利中 陆仲绩 汪运山 张学文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4 1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