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按: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支撑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制定,于2004年间完成的一个研究报告的简本。报告由本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完成,我作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的副组长,参加了报告编写的部分工作。
韩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
(简略本)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二〇〇四年六月
韩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
韩国在短短几十年间,无论经济还是科技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人均GDP由1960年的80美元攀升到2001年的 8918美元(2001年中国人均GDP为911美元),科技竞争力2001年达到世界第10。韩国的科技竞争力如何得到如此大的进步?其科技工作如何与国家经济发展相结合,对经济的蓬勃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其原因值得研究。
一、确定科技立国战略,有效制定和实施科技规划,科技政策连续稳定,科技管理体系功能不断强化
纵观韩国科技发展史,可以发现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科技立国”战略的观念深入人心,为科技政策的实施提供良好环境。韩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振兴科技的口号,经历几十年的实践,“科技立国”的观念渗透到社会各界。企业的发展成功离不开科学技术已成共识,崇尚科学技术蔚然成风。因而,政府出台的科技政策可以得以顺利实施。
其次,科技政策连续,从未出现大的摇摆。从1961年至2003年,韩国已历经14届政府。但是,无论哪个时期的科技政策,其核心都是为了增强韩国经济实力,提高韩国的全球竞争力。
第三,根据韩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变化,不断适时调整科技政策,以有效地支撑或引导产业发展。60年代至70年代以引进吸收为主;80年代以技术创新增强经济竞争力,大力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90年代以自主创新为主。进入21世纪后,韩国政府认为,就未来的科技政策方向而言,应将政府主导的科技体系转变为私营部门主导的科技体系。
第四,技术前瞻、规划计划制定实施、后期评估紧密结合,形成科技规划与计划工作的完整框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1999年从韩国科技政策研究所分离出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院,专门负责国家科技计划的调查、分析和评价。
第五,科技管理功能不断得到提升。1967年,将原隶属于经济企划院的技术局扩展为独立的副部级科学技术处; 1988年,建立由副总理领衔的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8年,将科学技术处升格为科学技术部;1999年,在原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由总统挂帅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值得关注的是,1998年政府进行重组时,科学技术处不但被升格为科技部,而且还进入内阁,科技部长官的排位从各部长官的末席一举跃升到24个部中的第八位,在经济部门中则仅次于财政经济部位居第二。科技部不仅地位提高,管理权限也相应扩大,科技发展政策和计划的制订实施,各部门研究机构的管理、协调,人才培养、信息扩散和成果转化等业务,统一划归科技部实施。
二、夯实创新基础,优化创新体系,打造创新环境,突破研发资源瓶颈,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财力、人力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几十年以来,韩国一直致力于为创新打造一个坚实的财力和人力基础。1967年,韩国研发投资仅为1800万美元(占GDP的0.38%), 2001年增加到12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8。2001年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96%,在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国家中排名第2。韩国不仅在研发投入总量上突飞猛进,而且对研发经费实行多重管理监督,确保研发经费的高效利用。韩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科技人才结构,组建高水平科技队伍。主要采用三种培养途径:自主培养——通过理工大学、政府及企业的研究机构,增加博士级高级人才培养。1999年,韩国制定“21世纪脑力韩国计划”,拟花费11.7亿美元。从1999年到2005年,理科博士培养人数要从2500人增加到4500人。将每年在学子海外教育培训上的花费从7亿美元减少到6亿美元。走出去——每年派遣2000名博士后出国研修。请进来——除吸引旅居海外的侨民科学家回国服务外,制定了“聘用海外科学技术人才制度”,大力引进外国科技人才。
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韩国通过改革公共研究机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强化大学的研究功能,优化了国家创新体系,提高了国家创新能力。为提升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所际合作和成果转化水平,韩国把公共研究机构从政府主管部门中分离出来,由按不同领域建立的5个研究会(产业科技研究会、公益技术研究会、基础科技研究会、经济和社会研究会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会)进行管理,这些研究会采用理事会制,分别由各部门专家组成的联合理事会管理,隶属于总理办公室。自1985年起,韩国相继在大学建立起一些优秀中心,包括科学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地区研究中心。其中,地区研究中心强调地区性大学和产业界的合作研究。到2002年,这些优秀中心的数目已达到150个。另外,韩国政府正在努力改革韩国大学的研究生计划,使其更加以研究为导向。政府根据各大学的研究业绩,有选择地对其进行财政支持。国际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最活跃。韩国在1997年之前偏重于支持和培养大企业集团。为了改善企业规模结构,打破垄断,促进创新,韩国转而扶持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给予风险企业50%的税收优惠、在科斯达克上市的中小企业5年内享受免税待遇。
在打造创新环境方面,韩国政府于1997年颁布实施《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法律依据。同年实施《科学技术创新五年计划》,设定了具体路线。另外,实施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技术及人才开发费税金减免制度,以及新技术推广投资税金减免制度等税收优惠政策,为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环境。
为了克服本国可利用的研发资源的限制,充分利用全球化的开放的创新环境,建立全球研发网络,利用全球的资源为韩国服务的观念已经深入韩国决策者的心中。例如,韩国每年大约资助150项双边合作研究,2003年资助额达1100万美元。2001年专门成立韩国科技信息研究院,加强对海外科技信息的搜集、分析与利用。
三、引进吸收先进技术,有效实施专利战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产业科技人才,科技工作紧密结合产业发展
在韩国,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韩国科技部次官权五甲指出,1990年-2000年,技术进步对韩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了39.54%,这主要是因为韩国的科技工作与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由于韩国科技发展基础原来比较薄弱,自主开发能力差,因此政府选择了一条积极引进技术、以引进带动自主开发,形成产业优势的发展道路。从1962年开始,韩国通过技术贸易、吸收外资、与外国进行合作研究与开发等方式引进技术。同时,韩国很注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鼓励企业有选择地选择关键技术和设备,严禁一揽子引进成套技术设备。例如:韩国的现代公司在引进国外发动机技术后,又专门设立了60亿美元的开发基金,扩建了研究所,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到1990年8月终于开发出自己的汽车发动机。另外,韩国将专利战略作为重要国策,重视对本国自主技术和引进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由于韩国知识产权保护得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9年指定韩国知识产权局(2004年3月由原属商业、工业与能源部转归科技部管理)为专利合作条约(PCT)的国际检索及国际初审单位,韩文可作为国际专利申请的语言。自此,韩国在国际上获得批准的专利数增加更快。如韩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批准数从1984年的33件剧增到2003年的4246件。
科技工作有效服务于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围绕产业发展,制定了很多科技计划。如根据信息通信、汽车等核心产业的需要,韩国制定了21世纪前沿研发计划、尖端技术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韩国计划等,旨在通过开发共性技术,提高韩国的产业竞争力。其中,很多计划向产业界开放,鼓励企业科技人员参与。
在韩国,产业界的研发活动比较活跃,成为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大学和科研院所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不力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韩国十分重视建立产业、大学和研究所之间的合作研究机制,通过竞争与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在技术转移方面,专业化的技术交易机构和众多技术转化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产业科技人才。韩国非常重视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早在60年代,韩国政府就重视人才结构合理化。他们认为,要达到成熟的工业化水平,科技队伍中科学家应占5%,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应占10%,其余的85%则是具有不同技能的技术工人。秉持这一理念,韩国推行“提高高等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通过从高等院校和大企业兴办的院校获得尖端人才,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技术培训获得所需的中等技术人才,并采取特殊政策大力培养专门产业人才。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产业科技人才结构,为韩国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政府干预、自主开发、重点突破,产业国际竞争力已然形成
目前,韩国的多种产业已形成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如传统产业中的汽车业、造船业、钢铁生产等,文化产业中的网络游戏业,高新技术产业中信息通信业。这些产业的成功,主要因素如下:
首先,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关键时刻干预有力。政府能够审时度势,正确选择重点产业领域,引导其发展。比如,70年代,韩国政府重点发展重化工工业,汽车业被列为优先发展的工业之一。重化工业实力的提升,为韩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网络游戏业就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依据韩国自身良好的网络环境以及多元化目标所确立的新兴领域。政府还以直接出资或贷款的方式为产业界提供有力的资助。同时政府大力倡导出口导向政策,采取有力的出口激励措施,发展海外市场。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时,政府干预十分有力。如为了扶持汽车产业的成长,增大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1972年公布 “众小装配厂废止措施”,取消了所有小汽车厂的装配许可证,只准许现代、起亚、大宇等三大企业从事汽车整车生产。
其次,企业走 “引进—吸收—自主研发”的科技发展道路,形成自身竞争力。在“科技立国”战略的影响和科技政策的引导下,韩国企业经过引进、吸收技术,现在已逐步过渡到自主研发阶段。近年来,在市场竞争和利益的驱动下,韩国企业已开始主动加大研发投入,力争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创造新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形成竞争力。2001年韩国企业研发支出达到92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
第三,韩国民族凝聚力强这一特性也是其国际竞争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韩国很少进口汽车,国民以购买使用国产车为荣。在韩国,进口汽车销售额在韩国的汽车销售总额中所占比例从未超过2%,而自1997年以来,一直徘徊在0.5%左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