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厚今薄古地安排教学内容

已有 2458 次阅读 2021-11-10 07:49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厚今薄古地安排教学内容

武夷山

 

吕乃基博主在2009年间贴出的《知识的积累性壁垒(之二)——对武老师博文“学历的贬值”可能的解释》(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251461.html)一文中写道:

 

因知识的积累,子女一代要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才能达到知识的前沿,才能创造新的知识,今后,人类将可能付不起受教育的时间成本。现在从小学开始,就是一步不差,读完博士,再做完博士后,平均30岁左右,剩下来的工作时间也只剩30年就退休了。再发展下去,不读完XX学位(也许今后创造出来的更高学位)就找不到好工作,也许读完就三十大几了,则剩余的工作岁月比念书时间还要短。如果沿着目前(特别是中国)的教育模式继续下去,不用太久,我们就只能终身沿着前人走过的路攀爬却达不到顶点。

 

以历史教学为例来看看吕老师所说的时间成本。如果我们将人类文明史或是中国史分成若干段,并规定每一段都用同样多的课时去讲,那就面临两种结果:要么,在总课时确定的情况下,讲述近现代史和当代史的课时肯定太少,根本满足不了现实需求;要么,在讲解每一段历史至少要用若干课时(不允许讲得太粗)的规定下,则也许到学生们都毕业了,还讲不到近现代史部分。

怎么解决吕老师提出的这个大难题呢?

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似乎就是“厚今薄古”:远古的内容略讲,近现代史详讲。目前的历史教材大致就是这样安排的,也只能这样。

将厚今薄古思路移植到语文课,可以考虑的做法是:小学生不花很多的时间学习写字(学还是要学的),而是直接学习文字录入方法(无论是键盘录入、手写录入还是语音录入,或是未来必将出现的其他更高效的录入方法)。只有少数长大后可能成为文字学家和书法家的孩子,才需要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花很长时间练习写字。

将厚今薄古思路移植到数学课,则多数孩子学会四则远算就可以了,但是要尽早学习如何用计算器或电脑进行运算和求解方程、利用现成函数拟合模型什么的。只有少数长大后可能做数学家的人,才需要学习几何证明、解方程、笔算开平方之类的东西。

总之,对于每门课,每一学科,都得采用厚今薄古的思路——人类发展较早期形成的知识和技能用较少的时间去涉猎了解,当下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最新知识和技能用较多的时间去学习把握——去安排设计教学方案。

不然,“皓首穷经”(作另一种解释)就是人类永远的梦魇。据说这个成语来自唐·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的一句诗:“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百度百科说,此成语的“意思是指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我对“皓首穷经”的别解是:要想穷经,就只好学到皓首。唐朝到现在,又是1000多年了,其间增加了多少文献典籍啊。唐朝人都得皓首穷经,当代人就更别提了。拿中国的哲学家来说,要想中哲、西哲、马哲都通晓,熬到皓首还未必做得到呢。千年之后的人类呢(如果地球生态还没崩溃的话)?更惨了,皓首也别想穷经。

所以,亟需用厚今薄古的思路来精简教学内容。做到了这一点,缩短学制也是完全可能的。那么,学习的时间成本才能降下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311739.html

上一篇: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参与教科文工作总结
下一篇:美国加州一名音响工程师的哲思(33)
收藏 IP: 219.142.146.*| 热度|

8 尤明庆 刘立 周忠浩 汤茂林 许培扬 李学宽 康建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