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蜜蜂网络:印度的草根创新集结号

已有 3022 次阅读 2017-4-14 13:35 |个人分类:区域发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蜜蜂网络:印度的草根创新集结号




http://www.csrworld.cn/article-4199-1.html


时间:2015-3-25 | 来源:Aha社会创新学院 | 作者:顾远

导语
古普塔将蜜蜂网络的模式称作“G2G模式”——Grassroots to General,它已帮助了很多草根创新应用在更广泛的地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蜜蜂网络如今已收集记录了超过十万个草根创新,是世界上同类数据库中最大的一个。蜜蜂网络也从一家印度的本土机构扩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平台,包括中国在内的75个国家参与其中。

“每个人都能成为促变者(change-maker)”。我们接受这句话也许仅仅是因为它听上去“政治正确”。生活在偏远农村或是城市贫民窟里的那些没受过什么教育的穷人,真的能有什么创新能力吗?如果有的话,我们又该如何激发、认可,并传播他们的创新呢?
原来我们都是“剥削者”
阿尼尔·古普塔(Anil Gupta)是印度管理学院的教授。和他的那些博学的同行们一样,古普塔教授不断地为增进人类的知识和智慧而努力工作,并因此获得了尊贵的社会地位和优越的生活待遇。他从不曾怀疑这一切的合理性,直到他遇到一位名叫Hajra的农妇。
那一天,古普塔在一个村子里做实地访谈。Hajra向他详细介绍了一种治疗痢疾的偏方。古普塔突然停住记录,问道:“这是否是秘密,还是我可以告诉其他人?”Hajra显得很吃惊,“既然它有用,为什么要是秘密呢?”。这一刻,古普塔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学术论文和咨询顾问工作中曾多次引用过那些贫困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的耕种方法和各类经验,却从未带给这些农民任何回报。
尽管这是学术研究的惯例,古普塔仍深感自责。他与朋友和同事们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形成了三项指导原则:
1) 不管人们如何微贱,他们的知识必须获得尊重;
2) 在没有获得他们许可的情况下,这种知识不得传播或者使用;
3) 从这样的知识中产生的收益应当公正地分配。
古普塔进一步地检视了自己的生活,发现很多自己习以为常的事物从根本而言都是建立在对穷人的不公和剥削上的,而大量的产品和服务都并非为了解决穷人的问题,满足他们的需求。他曾多次举过这样的例子:印度人的主食是米饭。印度超过99%的稻田都是人工播种,农民——特别是妇女,要一直弓着腰在水田里劳作。这种作业方式带给他们满身病痛,却很少有人想到要为他们做一些发明创造来改善处境。

无处不在的“草根创新”
1988年,古普塔创办了“蜜蜂网络(Honey Bee Network)”。蜜蜂从众多花朵那里采集花粉,并无私地交叉授粉,于是自然界才能一派欣欣向荣。古普塔认为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它的人民与他们的各种主意。他希望这些资源可以通过“蜜蜂网络”被发掘,产生交流,并给人们的生活带去真正的改变。
蜜蜂网络通过各种方式搜寻来自民间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方式是“the Shodh Yatra(古印度梵语,意为“寻找知识的旅程”)。
这一旅程每年举行两次,每次为期一周,大约会有一两百位志愿者参加。在一周内,这支包含了农民、科学家、研究者和其他各类人士的队伍在印度广大的农村地区行进数百公里,针对当地的各种需求和问题进行调研走访,和村民们一同探讨和发掘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白天,他们穿梭于田间,由当地村民陪伴,听他们讨论和反思农业生产上的问题。晚上,他们在村子里住下,并与当地居民开会讨论蜜蜂网络的活动,分享印度其他地区的经验和好点子。此外,他们还会组织各种有趣的竞赛,并为获胜的村民举行颁奖礼。
发掘出的各种草根创新充分展现了民间的创造力,也清晰地表明: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创造;而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迸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有人用陶土制作了不用电的冰箱,有人拆掉废旧随身听上的马达来带动风扇,有人发明了节水水泵。在蜜蜂网络搜集到的各类草根创新中,仅仅是与自行车相关的创新就有几十项,以至于有人笑称这些创新提升了印度“移动科技”的整体水平。比如,有人用自行车驼着简易的洗衣机和脱谷机提供上门服务。一个年轻人每天要过河与自己的爱人相见,因为等不及轮渡,干脆发明了一个水陆两栖自行车。这项发明在那些水患频发的地区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构建“草根创新”的支持网络
“蜜蜂网络”在搜集到这些创新之后,会按照标准的格式记录,并输入数据库,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站上查询到这些创新和那些草根创新者的名字以及联系方式。
为了鼓励和推广更多的草根创新,蜜蜂网络还推动成立了其他几家机构,共同构建出一个支持体系。1993年,印度可持续技术与机制研究社(SRISTI)成立,为草根创新提供资源对接、专利申请等支持性服务。1997年,蜜蜂网络和古吉拉特邦政府联合成立了“草根创新推动体(GIAN)”。它相当于一个孵化器,帮助将那些在地的知识和主意转化为产品。2000年,在古普塔的大力推动下,印度政府出资500万美元成立了“印度国家创新基金会(NIF)”,致力于鼓励民间创新。它每年会举行一次全国范围的创新大赛。“蜜蜂网络”还与高校合作,创立了“科技维基(Techpedia)”,鼓励大学生参与解决贫困人口面临的各种需求和问题。

古普塔将蜜蜂网络的模式称作“G2G模式”——Grassroots to General,它已帮助了很多草根创新应用在更广泛的地区,甚至走出印度走向世界。一个印度农民发明了一种简易有效的爬树装置,正是通过蜜蜂网络而被一个美国的生物学家采购,用来攀爬树木采集标本。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蜜蜂网络如今已收集记录了超过十万个草根创新,是世界上同类数据库中最大的一个。蜜蜂网络也从一家印度的本土机构扩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平台,包括中国在内的75个国家参与其中。在惠及了亿万穷人的同时,蜜蜂网络通过实践向世人表明必须尊重和重视在地人民的智慧,穷人不仅是发明创造的消费者,他们本身就是促变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048879.html

上一篇:[转载]一流的学者都是“干活的人”
下一篇:需要国际协调的10条理由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1 陆泽橼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