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来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博文

科学开发微生态景观,方寸之间尽显绿水青山

已有 686 次阅读 2025-8-14 14:1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学开发微生态景观,方寸之间尽显绿水青山

姜文来

 

    城市人口密集,土地昂贵,为了节约成本,尽可能减少绿地,导致城市居民生活在混凝土森林之中,出门见绿成为市民期盼。尽管城市建设不少绿地花园,但由于距离生活工作地方较远不方便,逛花园享受“绿”生活有时成为“奢侈品”,高质量的城市发展需要不断满足市民出门见绿的要求。

    出门见绿并非不能实现,只要充分开发微生态空间,见缝插绿,方寸之间尽显绿水青山不是梦想。微绿地、微湿地,看似微实际功效却很大,既能满足市民出门见绿的需求,又能为城市小动物安个家,还能参与调解微生态气候等众多生态功能,真可谓一微多得。

要大力发展微湿地。一个不起眼的土坑,也可以建设成微湿地,雨天可以存水,既可以增加雨水渗透补充地下水,又可能成为野生动物临时饮用水源,也为自然绿色生长提供空间,众多的微湿地可形成水库效应,生态效益不容小觑。高度重视微绿地建设,“见缝插绿”积少成多,绿地效应会逐渐显现。微生态空间建设要用“绣花功夫”,不能因为其微就不科学,如城市街道两旁绿化树就大有文章可做。微生态空间以自然生长的植物为主,既省力又生态。我们常常见到绿化工人拔掉树下的所谓的“杂”草,让树下“干干净净”,其实这样做既费劳力也费成本。其实这草并不“杂”,完全可以让树下的草自由生长,既增加绿色,又能覆盖树下的土地防止起尘,还给小动物增加隐藏活动空间,不拔一举多得,一拔得不偿失。

我们要高度重视微生态空间重要地位。我们固然追求“大尺度”生态景观,在城市建设之时尽可能留足生态空间,让大型住宅附近有大片的绿地生态公园,市民畅享在良好的生态空间中,能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但由于城市土地限制,“大尺度”生态景观建设越来越困难,而“微生态景观”却能见缝插针,其建设却有广阔的空间,其效能较大。2024年,深圳市南山区新增立体绿化2.4万平方米,口袋公园、共建花园和精品公园纷纷亮相,南山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梦想逐步变成现实,微生态空间发挥了很大作用。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2024年全国新增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2.6万多处,相当于为每5万城市居民新增1个“家门口的生态客厅”,“见缝插绿”的微生态空间正在悄悄地深层次改变城市生态治理,重塑现代城市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建设既要重视“大尺度”大生态空间,也不能忽视“小尺度”的微生态空间,大生态空间与微生态空间有效结合,科学开发微生态空间,下足“绣花功夫”,方寸之间尽显绿水青山。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92-1497639.html

上一篇:父母言传身教给我的好传统
收藏 IP: 106.35.8.*| 热度|

2 王涛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17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