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明江河 向西流 精选

已有 2572 次阅读 2024-3-21 19:1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IMG_20240309_103558.jpg

都说出门在外旅游要挑“风和日丽”,可去观瞻花山岩画时,偏偏遇上个细雨绵绵的天。

“花山”,壮语称为“岜莱”,意思是有画的山。在广西崇左市,凡被称为“花山”的,崖壁上均绘有岩画。

沿河而上,远处山峦起伏,二岸绿树葱茏。一路水路纵横交错,雨丝相伴,静谧安详,应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比不上阳朔的十里画廊,蜿蜒起伏,可九曲湾道,没有熙熙攘攘的竹筏、游船,每每拐弯处一声汽笛,惊起翩翩水鸟冽过头顶,乘坐的游览船在空蒙、氤氲的雨雾里独舟冒雨前行,时有断壁似的悬岩立于河边,零星赭红色岩画在岩壁上闪现,悠闲的人群不时激起一阵阵好奇的赞叹声。

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河向东流,长江、黄河莫不如此,而这时候船航行的明江河,发源于十万大山、四方岭、凤凰山的22条溪、涧,河水是向西流的,流淌、流淌,径自向西。《道书》以“逆水”为贵,称其为“仙源福地”,出门在外,见识一下“无水不东流”的“逆水”,游荡在江河之间,是否有一番穿越时光隧道的出世修仙感觉。

临近登船码头,雨越下越大。撑着遮雨伞,踉踉跄跄沿着湿漉漉的石板路,跟着导游穿过乡间小道,戴上建筑工人的安全帽,拐进弯弯弯弯曲曲的木栅道,渐渐的,雨好像小了,渐渐的,又好像不下雨了,众人无不庆幸遇上雨过天晴,老天开了眼。临河的绝壁,抬头仰望,横七竖八的朱红色线条,勾勒出一个个粗犷古朴的图像,“小红人”在坑坑洼洼石壁上跳动、奔腾,祭祀、朝圣、交媾、舞蹈……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所有图像都是千百年前先人们绘就的一个个故事、一帧帧图腾,气势恢宏,又充满了神秘色彩。脚下青山绿树,不远处涛涛明江河,水天一色,与岩画交相辉映,经千百年岁月风雨的洗礼而不褪色,叫人叹为观止。再看河面,远处的河面上,依旧是涟漪片片,而观览的平台上却依旧没有一点雨丝,令人啧啧称奇。原来,花山岩画整个崖壁面向江边倾斜,从最高处垂直往下,或许就可以延伸到河道中,崖壁天然地构成了一个挡风遮雨的天棚,庇护着天然浑成的“天书”。没有这场雨,可能还感觉不到古人的智慧,后人有机会欣赏的同时,怎不赞叹先人的聪明才智。

花山岩画是原生态的,明江河向西流也是原生态的,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就是船上的导游小妹妹仿佛也是原生态的。“入污泥而不染”,能说敢怼。面对船上大声喧哗,敢怼,怼得闹哄哄的人群瞬间“熄火”,能说,而且还站在雨中说道:沿途二岸的风土人情、左江流域的白头叶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站在游览船的甲板上,雨还在下,就为了方便更多来游览的人们能躲在雨棚里,让更多的人记住这块神奇而又韵味的土地。

花山的那位导游小妹妹是值得人们记住的。瘦瘦弱弱一个人,既不轻易放纵,也不激化或鼓励集体的无序行为,用自己的举止、智慧去尊重别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以这方土地蕴育的知识、弥补现代城市人的盲点,稳定把控,使他们在那一刻改变那种原本自以为的习以为常,遵守“原生态”延续下来的公序良俗。

……

在一块“原生态”土地上,体验了好多未曾见识的,一种久违的美好又扑面而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85605-1426280.html

上一篇:江湖 再见
下一篇:通向天坑的窗口
收藏 IP: 101.86.88.*| 热度|

19 郑永军 宁利中 王成玉 尤明庆 杨正瓴 许培扬 王从彦 崔锦华 何青 高宏 杨卫东 张学文 武夷山 王安良 孙颉 孙南屏 朱晓刚 黄河宁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