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fotainmen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fotainment In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博文

办会感言(二) 精选

已有 5078 次阅读 2015-5-21 20:32 |个人分类:成长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去年12月我吐槽自己办会的十把鼻涕十把泪(见办会感言(一)),唐常杰老师写了篇博文回应,说办会有好处的。确实,这个世界上大多事情都有正反面,如果只有负面没有正面,那是不会有人去做的,不管人们能将自己伪装的多么高大上。这两天结束了我一年之内的第三个会议,目测两年内不会再碰会议,mark一下。如果不幸还要办会,那就是命背不能怨社会。2014年6月,2014年12月,2015年5月我连着作为主要筹办人办了三个会议。12月那个是工作任务,我接手时候主旨发言人已经请好,发言摘要也收得差不多,主要是会务后勤。第一第三都是我们和香港理工合办,第一个主旨发言人香港理工的同事请的,今年这个是我请。这两个会都是广外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会务后勤,相当给力,我基本没操什么心。在此特别谢过教师发展中心的同事,难得的高校行政里面有能力也愿意踏实做事情的群体。

办会好处是多得数不完。咱就挑重要的来说吧。

首先是应急能力训练。任何一个会议不管筹备得多么仔细,总会在重要关头蹦出突发情况需要应急能力。比如全体参会者的目光注视下设备罢工了,比如主旨发言人提前两天告诉你不能来,比如预定的教室是有人的,再比如有人是素食者你却忘了专门准备他们的餐等等。怎么办?实践锻炼应急能力,多办几次就见多不怪了,天塌下来都淡定地想办法解决。这个应急一般是将靠谱的人拉出来解决问题,能否拉出来就靠平时攒的RP是否能爆发了。我基本都能爆发,所以应急效果相当不错。

第二是抗压能力的训练。领导总会希望会议体体面面,参会者总会希望会议如他们的意,后勤的人一般都会希望能偷工就偷工,因此当领导训斥的时候,参会者质疑和后勤偷工的时候,一定不能掉眼泪,死也要抗住,还要有理有据地抗住。我没掉过眼泪,抗压也是刚刚的。(其实俺领导没训斥过俺,这是扛下来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锻炼文字撰稿能力。任何一个会议从申请经费到通知到会议手册,无数的文档要写,无数的表格要填,你要知道什么读者需要什么信息,要知道平衡详细程度与读者接受范围的度,太过仔细读者记不住,太过笼统读者看不明白。新闻稿要突出成果为重点,不能只说我们成功召开了一个会议,那太低俗,要将成功见于细微处。这些文字功夫一般人都能应付,但要驾驭还是需要点训练的。

第四是锻炼持家能力。任何一个会议的Budget都是有限的。如果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是门艺术,也决定了会议的档次。比如说,没钱做背景板,那就做个自动播放ppt看起来也蛮高大上的。比如说没钱买好的茶点,那就买体积大重量轻的,看起来也很豪。再比如说没钱请大餐,那就点菜要仔细,老外在中国一般不在乎食材是否organic,鱼是否无污染水库鱼,他们要的是重口味,比如茄子煲、回锅肉之类的就点肉丁能让他们吃得high得不得了。

第五是锻炼体力。任何一个会议都有无数跑腿的活,尤其是会议那几天,因此一定要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来支撑。即便本来不强壮,也一定能在那几天锻炼得强壮一些。比如会议提问要递话题,你安排了个学生帮忙,可是他就是看不见举手的那个人,与其让观众也一起找提问的人,不如像个风一般的女子把话筒送过去,你的跑步速度一定会让观众记住你。

第六是,第七是。。。要继续写,今晚都写不完,我还是将时间留来写论文更靠谱,好歹能挣点工分。对了,说到挣工分,我突然想起强烈建议科学网联合现在如火如荼的高校继续教育,以后写一篇戴花博文就记继续教育0.5个学分,获得30个以上推荐就记1个学分,或者是写一篇博文读后感记0.1个学分,那比网上买那些‘极其认真的学者’讲的各种不用听看题目就不想听的课来听让人更有奔头。那样我觉得科学网一定是东方不败,也不用愁没人写博客。要知道市场有多大啊,每个没评上教授的人每年要好几十分(还是一百多)继续教育分呢。科学网采纳这建议一定迎来它的辉煌时代,点击率什么的压根不需要操心。搞了这个,考虑到巨大的继续教育市场,科学网上市都指日可待了。

娱乐完毕,咱来点认真的。游戏人生不能太过,过犹不及。

很多人会说办会好啊,networking,还能让自己出名。坦白说,I don't care。我觉得吧,Networking这些social的东西如果你自己没有真东西,没有想法,必定是不可持续的。当然一个人要就靠networking奠定江湖地位,那是另外一种学术人生,我不喜欢,但我会尊重别人的life。

办会感触最深的是跟主旨发言人打交道过程中他们的敬业和求真。他们那种true scholar的精神总是让我想把自己变得更好一些。这些触动是看论文看不到的,而这些触动却又是一个学者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if i can call myself a scholar)。跟他们的邮件交往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知道如何成为一个respected community member。

首先,是大牛们的purpose driven。我在邀请他们的时候他们不是来者不拒。而是会问我,我对你的会议有什么帮助?我的专业知识是不是适合你这个会议,适不适合你这个会议在这个阶段的发展,是不是能让参会者受益最大化等等一系列问题。我在请人之前会考虑,但没有他们考虑的那么系统。因此跟一些大牛们联系过程中我就慢慢琢磨清楚一个会议筹备需要考虑的问题,今年还经过他们提醒大概知道一个学科发展该怎么通过学术会议来促进。这些在我看来与写论文无关,但是对于如何成为一个community member有很重要的作用,也让我自己对选择参不参加一个会议的判断提供了一些思路。

第二是大牛们的敬业精神。这次请了米国两大牛,本来说他们来呆大概4天,结果后来他们学校的毕业典礼和他们孩子的毕业典礼他们的行程安排异常紧张,周一晚上十一点多到,周二周三开会,周三晚上十点钟飞走。我本来以为他们会取消这次行程,害怕得要死,结果他们千方百计绕路飞终于找到能赶上两天会议的。相比之下去年我们提前一个星期被一个国内的主旨发言人爽约,就只有忙一个理由。他们到了,周二我跟他们说没有安排,他们可以在酒店休息,他们鄙视了我一把,很严肃地说we are here to learn. 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然后他们听完两天的所有发言,包括在我看来对他们没有什么价值的小组发言。他们告诉我we want to learn what chinese are doing here. 刚好黑白颠倒的时差得是让他们多痛苦,后来一个跟我说,她在做主旨发言的时候差点晕倒了。去年6月那个会议请了多元读写领域的泰斗,我在香港的另外一个会议见到他,他跟我说他一直很紧张,因为他不知道中国的参会者的背景,不知道他讲的东西是否适合参会者。我刚开始以为他开玩笑,一个领域的泰斗处理一个讲座还不是小菜一碟。后来发现他真的是紧张,他紧张不在于害怕毁了自己的名声,而在于害怕没有在一定的时间内给参会者提供最有用的信息。到了广州我要带他吃饭,他说他不去,他在房间根据我跟他说的情况调整一下ppt。

第三是大牛们的时间概念和尊重其他人的时间。相比于国内经常无厘头就被分配各种任务,大牛们的尊重简直就让我受宠若惊。我要帮他们买杯咖啡他们都觉得会浪费我的时间。(我很清楚是文化差异,但是一直在shock的状态也还是没有违反任何国法的)。

第四是大牛们的严谨。今天中午一牛说,我幸好在出发前看了一遍ppt,发现个小错误。我想告诉他,其实没有人会发现,中国很多高校重要文件中校名拼错都没人会发现。但我忍住了,因为美好的东西总是更让人向往。这一次为了搞清楚该给听众讲什么内容,每一位发言人都跟我不下十封邮件来回,每一个都从各个层面问各种问题来准备一个对听众来说信息量最大的讲座。他们的问题让我自己对presentation的理解也加深了很多。

第五是大牛们处处皆学术的精神。每一个谈话他们都能给我列一堆reference,每一个episode都能发展成一个paper。更重要的是大牛们都很愿意帮助年轻人成长。今天下午送一牛走之前,他仔细问了我的研究计划和学术生涯规划,提了很多很有价值的建议,让我感动的希里哈拉。在我都快把自己放弃的时候他们拉一下很是重要。

其他的感受还有很多,不写了,再写今晚也就废了。

办会中跟牛们接触过程总会被他们身上的美好感动、打动。受教育于无声处。对于自己是否能成牛不是很care,但是非常care自己是否依然能被美好感动,对美好向往。

每次我在国外开会感谢主办方的时候,主办方都会说,if you find it helpful, please pass the good spirit and practice around, then we can build a better community。学术不是只有写论文一件事情,学术会议就是传递good spirit and practice的好方式。现在有很多学生都叫不动帮忙会议筹备,或者叫了都是爱干不干,或许他们认为这个跟学习无关,但其实一些潜移默化是成为一个scholar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巴过,再好,我也该take a break from conference organization了。今天老板知道我办了第三个会议,来信说了,just be a bit careful that you also publish because this is critical for you as an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结语感言:匆匆扫了一眼,发现不少内容重复,罗里吧嗦的地方。没时间改了,向读者道个歉。而且发现我最近depressed得脑子都numb了,玩笑都开得不好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79982-892135.html

上一篇:絮叨,絮叨,絮絮叨叨
下一篇:隐藏了前一篇博文
收藏 IP: 183.63.159.*| 热度|

32 袁贤讯 肖重发 武夷山 王晓明 韩玉芬 李雄 罗汉江 姬扬 翟自洋 陈小润 戴德昌 胡翰 刘全慧 张鹏举 褚昭明 徐耀 曹聪 庄世宇 马磊 曹须 娄泰山 王春艳 李宇斌 陈筝 李天成 张能立 赵美娣 应行仁 shangnengfan15 qzw zjzhaokeqin xubaidu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