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英语概念中的硬科学与软科学 精选

已有 7729 次阅读 2015-8-12 06:53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英语概念中的硬科学与软科学

武夷山


在汉语中,“软科学”主要指与管理和决策相关的研究领域。在英语中,硬科学一般指自然科学,软科学一般指社会科学。

据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rd_and_soft_science),人们一般认为,硬科学的特征包括:能做出可验证的预言或预测,开展受控实验,依赖定量数据与数学模型,精确性和客观性较强,采用较纯粹形态的科学方法,等等。受19世纪“社会学之父”孔德的观念的影响,有一批人认为,科学的学科可以安排为一个从硬到软的层级结构,物理学和化学最硬,生物学的硬度居中,社会科学最软。

一些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质疑这样的软硬划分。他们争论说,发展较成熟的硬科学未必就有较高的共识度,硬科学在接受新的研究结果时未必就有较强的选择性。硬科学与软科学的方法论差异并不是一个可靠的区分指标。比如,心理学(博主:西方国家通常把心理学归入社会科学)也采用受控实验,经济学也采用数学模型,而有些自然科学学科,如生物学,并不总是以产生可验证的预言或预测为目标。当然,硬科学和软科学之间还是有一些可测度的差异的,比如,硬科学较普遍地使用图形(关于这一点,见我的博文“图形使用量与学科硬度”,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33237.html),软科学领域里一些热门词的变换较快。

有些学者反对采用硬科学、软科学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觉得,在这样的划分下,软科学作为科学领域的“合法性”就较弱了,甚至会被认为根本就不具备科学性。《自然》杂志2012年487卷总第7407期的一篇社评指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历相交叠,因而会被批评为“显而易见的或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门学科被打上“软科学”的标签,它对社会的价值就会被低估,它所能争取到的经费支持也会较有限。有一个硬科学打压软科学的典型事例。20世纪80年代后期,著名法裔美籍数学家、布尔巴基学派的成员Serge Lang(1927-2005)登高一呼,成功地阻止了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丁顿(博主:文明冲突论的提出者)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亨丁顿两次被提名,两次落选。Serge Lang批评说,亨丁顿采用数学手段来量化一些因素(如社会挫折感)之间的关系就是“伪科学”,他质问亨丁顿,“你拥有社会挫折感的测试仪吗?”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形势不好,联邦政府的研发预算自然面临削减,其中社会科学类项目往往最遭殃。甚至有人提议,国家科学基金会应该完全停止对政治科学的资助。所有这些都激发人们对硬科学与软科学的区分进行了更多的讨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912392.html

上一篇:陈腊贞是谁?----日记摘抄(300)
下一篇:不同意老师说的“最好写正面的东西”----日记摘抄(301)
收藏 IP: 106.120.42.*| 热度|

25 李健 姬扬 贺飞 黄永义 陈小润 庄世宇 杨正瓴 史晓雷 金耀初 冯大诚 钟炳 李伟钢 王桂颖 魏瑞斌 刘玉仙 曹聪 李颖业 陆绮 鲍博 鲍海飞 姚伟 刘敏 qzw yangb919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