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旺
访问数:3511943
研究领域:信息科学->自动化->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全部博文
袁隆平先生的四种宝贵精神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袁隆平先生的四种宝贵精神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今日上午,天气阴霾,阴雨绵绵,心情感觉有些压抑。下午传来了袁隆平先生辞世的噩耗,心情尤为悲痛。袁隆平先生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袁隆平先生的一生是拼搏奋斗的一生,是爱国奉献 ...
2021-5-22 18:08
袁隆平先生的开创性论文给我们的启示
袁隆平先生的开创性论文给我们的启示 昨日,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1岁。噩耗传来,天降大雨,日月无光,举国悲痛。袁老为了杂交水稻事业奉献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忙碌了一辈子,从理论研究到试验田,从试验田到全国推广,从全国推广到全世界推广,为中国和人类的粮食 ...
2021-5-23 17:45
中国载人飞船给我们带来的四大自信
2021年6月17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之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成功对接于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3名航天员随后从飞船进入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目前,宇航员已经在天和核心舱开展了2天的环境适应和科研实验。 当前,美国和俄罗斯的主导建 ...
2021-6-19 20:18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四种精神
当前,我国科技在从量变累积到质变突破的关键时期,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我认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应该具有以下四种精神。 首先,探索未知是理想,坚持必胜为信念。 首先,我们科研工作者要思考做科研是为了什么?科研的理想是探索未知,探索更好的理论方法,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使得人类的 ...
2021-6-16 08:59
“非升即走”不仅是制度,更是文化
“非升即走”不仅是制度,更是文化 一般来说,“非升即走”是一种大学人才管理制度,是一种在美国等高校行之有效,行之多年的一项制度。该制度有力地推动了人才更合理更科学的流动,也极大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这样有效的制度,为 什么到了我国却有“南橘北枳 ”的感觉? 我认 ...
2021-6-8 10:08
今年两位图灵奖获得者充分体现了“三牛精神”
今年两位图灵奖获得者充分体现了“三牛精神” 近日,国际计算机学会(ACM)正式宣布将2020年图灵奖授予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Alfred VainoAho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Jeffrey David Ullman。这两位牛人从1967年开始合作,在编译原理,算法设计和程序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高级编程语 ...
2021-4-8 20:53
论文只是软实力,如今更需硬工夫
论文只是软实力,如今更需硬工夫 陈德旺 从“不唯论文”到“破四唯”,从“破四唯”到“破五唯”,都是在新时代对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我们国家科研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从缺论文, ...
2020-9-11 10:36
向深度学习三剑客学习四种科研精神(上)
向深度学习三剑客学习四种科研精神(上) 陈德旺 深度学习,尤其是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兴起和大数据的加持,结合GPU的算力,如同 “三英战吕布”,终于搞定了人工智能这一反复无常的“吕布”, 使得人工智能得以第三次复兴。   ...
2020-6-9 14:57
向Lotfi Zadeh院士学习四种创新思维
向 Lotfi Zadeh 院士学习四种创新思维 首先让我首先简单介绍一下 Lotfi Zadeh 教授。 Lotfi Zadeh ( 1921-2017 ),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模糊逻辑之父,世界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 是 IEEE, AAAS, ACM, AAAI 等国际学会的 Fellow和 多个国家的外籍院 ...
2020-5-8 14:58
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才是科研评价的正确导向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对 “SCI至上”说不,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意见》要点有:分类评价,代表作制度,同行评价,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的实际效果和实际贡献等。 这说明我国科研评价进 ...
2020-2-24 07:36
学习发扬祖冲之精神,从数学大国向强国进军
学习发扬祖冲之精神,从数学大国向强国进军 2020年3月14日是第一个国际数学日,也纪念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数学常数:圆周率近似等于3.14。作为在初中时代获得祖冲之数学竞赛一等奖的我,心情非常激动。虽然没有成为数学家,我因为参加祖冲之数学竞赛,对祖冲之和数学有种特别的感情,必须要写篇文章纪念一下。祖 ...
2020-3-20 17:22
"从0到1”基础研究: 从人工智能三盘棋说起
“从0到1”基础研究: 从人工智能三盘棋说起 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教育部、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五部门于3月3日联合发文《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举措以加强“从0到1”的原创性基础研究 ,以鼓励我国科学家,尤其是青年科学家,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 ...
2020-3-11 11:34
为什么今天我们没法和牛顿比较?
为什么今天我们没法和牛顿比较? 牛顿的时代 17 世纪,我们的时代 21世纪 ,相差约 400 年。在牛顿的时代,科学刚刚开始,到处是未开垦的科学处女地。换句话说,一级学科才刚刚开始。随便研究一个题目,都有可能开创一个学科,比如力学,光学,天文学等。 我们的时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分工高度 ...
2020-3-28 10:28
“从0到1”基础研究: 从顿悟论谈起
“从0到1”基础研究 : 从顿悟论谈起 为什么我们现在亟需从0到1的研究? 因为我们已经有太多从1到1.01,从1.01到1.011的研究;因为 我们已经很擅长跟踪型、改进型和集成型研究并发表了大量SCI论文;因为我们的SCI论文一直在快速增长,而核心科技竞争力远远跟不上综合国力和SCI论文的增长速度。痛定思痛,我们必 ...
2020-4-5 10:40
将科研进行到底
将科研进行到底 今年初,国家教育部 、 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指出“不唯SCI论文”,是我国科研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我国科研评价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从过度重视SCI论文到务求科研实效,从科研评价单一化到多元化的重大转变。我认为论文不是错,SCI论文也不是罪,关键是论文只是科研工作的一个环节,光搞 ...
2020-4-17 08:08
剑桥大学下午喝的不是咖啡而是科研文化
剑桥大学的下午茶,为何能喝出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报道这朋友圈广为流传。 如此小的投入,如此大的产出,实在令人惊叹。创立于1209年的英国剑桥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英国剑桥大学在每天下午安排两个小时的时间,有计划地组织不同学科的教授一起在学校咖啡屋或茶园共进下午茶(Afternoon Tea) ...
2019-4-26 09:38
最高龄诺奖获得者和他的洒脱导师给我们的启示
97岁高龄的Goodenough因为锂电池研究的突出贡献,不负众望的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广泛评论。一查资料,Goodenough在美国出生,在耶鲁大学本科毕业,在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我想当然地认为他一定是师从著名的化学专家,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 ...
2019-10-10 23:52
博士后待遇大幅提高的几点思考
最近,科研工作者的朋友圈经常被某某高校高薪招聘博士后所刷屏。很多高校开出的博士后待遇已经超过了该校在编的普通正教授,甚至已经接近于杰出青年人才和国家优青的待遇。最近2年,博士后待遇如此之高反映了我国科研何种新态势呢? 首先,我认为反映了我国科研的主力军已经实现了从 ...
2019-10-21 09:21
三国三大战役启发的研究生管理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到魏蜀吴三国鼎立,再到天下统一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三国演义包含了很多巧妙的计谋,深刻的智慧和高超的管理,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人读三国演义,读成了著名政治家。有人读三国演义,读成了著名军事家。有人读三国演义,读成了著 ...
2019-11-15 09:23
还有哪些人工智能专家可以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人工智能专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有反对者称,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已经失去了判断力和独立性,跟风人工智能热潮,这个奖发的是 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 。有支持者称,这正反映了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并改变了各个学科的 ...
2024-10-28 09:27
辛顿获得图灵奖和诺贝尔奖都是同一套配方:杰出的老师遇到杰出的学生
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教授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既获得图灵奖,又获得诺贝尔奖的杰出科学家。上一个这样的传奇人物,我记得好像是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中文简称司马贺,他获得了图灵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不过,辛顿获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一个曾经在物理学专业辍学的学生而言 ...
2024-10-23 07:14
38岁的诺奖得主给年轻人才成长的几点启示
2024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ohn M. Jumper,是一个年仅38岁的小伙子,据说他博士毕业才7年。获奖贡献在于开发了AlphaFold软件,使得蛋白质结构预测精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不同于这次的物理学奖,化学奖还比较合理,解决了领域里的关键难题,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 从网络上,我查了一下AlphaFold软 ...
2024-10-10 16:35
迷信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导致基础研究停滞:评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2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出现了一个重大的意外,居然将该奖颁发给了两位人工智能专家。而且给出的理由也非常图灵化:表彰他们在人工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的基础性贡献。乍一看,还以为是颁发图灵奖。 两位获奖者都莫名惊诧, 辛顿在接到获奖电话的第一反应是“这不会是恶作剧电话吧?” 另一个获奖者 霍普菲尔德收到 ...
2024-10-9 15:13
奥运团队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科技创新之玉
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队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团结奋斗,获得了40枚奥运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金牌总数与美国并列第一;奖牌总数为91枚,名列第二。奥运团队的奖牌分布就非常好,金牌最多,其次银牌,再次铜牌。 这说明我国奥运团队以质量取胜,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奥运 ...
2024-8-27 15:17
丘成桐先生指出了重大科研创新的关键所在
丘成桐先生是杰出的数学家,是首位华人菲尔茨奖获得者,对数学,尤其微分几何的科学贡献举世公认。他也是一个著名的爱国人士,退休后回到清华,创立了丘成桐班,不唯高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为中国挖掘和培养年轻人才。丘先生在国内生活了多年之后,终于对我国的科研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也发现了我们 ...
2024-8-23 18:16
李政道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科技创新秘诀
李政道先生虽然已经驾鹤西去,但是他遗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精神财富还需要化时间去整理、消化、吸收和应用。李政道先生作为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对科技创新有深刻的体会和宝贵的经验。如果我们科研人员能认真学习和身体力行,对我们实现科技强国有重要作用。 李政道先生其实早就告诉我们如何实现科技创新, ...
2024-8-14 11:57
政通人和,道法自然:纪念科学巨匠李政道先生
2024 年8月4日,伟大的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在美国旧金山与世长辞,享年98岁。 李政道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他是最年轻的留美博士之一,24岁取得博士学位。他与杨振宁先生一道率先打破华人得不了诺贝尔科学奖的魔咒, 极大的提高了中华儿女的自信心 。他是最年轻的美国正教授之一,29岁就在世界名校 ...
2024-8-5 21:48
读《陋室铭》可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陋室铭》是唐代八大家之一的刘禹锡先生的经典之作 ,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一间简陋的居室及其主人的高洁品格。然而,这样一篇以描述清贫自守为主题的古文,似乎与科研创新能力无直接关联。但若深入探究,我们不难发现,《陋室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 实际上对提升科研创新 ...
2024-5-25 22:06
读《岳阳楼记》可减轻科研人员的基金申请压力
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简称基金)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与升职、考核,甚至保住职位密切相关。每年寒假来临之前,每个高校都要开几次基金申请动员会,组织几次传授基金申请经验的专家报告会,让高校老师不得不高度重视,不得不殚精竭虑,不得不忧心忡忡。少数有基金在研的教师还是可以过一个轻松的春节,毕竟要等这 ...
2024-4-23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