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黄苇鳽捕鱼,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呀

已有 5655 次阅读 2011-9-4 21:32 |个人分类:原创摄影|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捕鱼, 黄苇鳽

比起拍静止的花草植物,拍动的鸟类(行话叫“打鸟”)等动物,无疑是更具挑战性的摄影活儿。可不知道有多少人为此乐此不疲啊。这说叫各有所好,各有各的生活乐趣!

因偶然的机会加入了一个摄影爱好者圈子,打开QQ总能见到网支们上传的精彩的照片,稍带手的也时不时偷得一些摄影地点的信息。北京那么大,公园多的数不过来,以前哪听说过北京有个什么将府公园啊,还不是从圈子里听来的。看到他们在那里拍的鸟儿捕鱼的照片精彩极了,心里肯定有些痒痒,顺便打听了一下,拍摄距离不远,135的头也能将就,于是便生出了周未一定要去试试的心思。


这将府公园原来是位于北京东四环和东五环之间,离城区不算远的区属公园,可头一次去,还是走了不少弯路,居然听信“高德”的“昏导”(前两天刚在微博上夸过这导航软件好用),被导上了机场高速,随着异常拥挤的车流走了十几公里才被那不怎么称职的“高德”告知出高速,几番调头才发现又必须往回城方向走,一直回到四元桥,往东不远才发现刚上了“正道”,因为看见了九仙桥路,方想起曾看过公园介绍就在这个地区,差点被“导航软件”导到密云。

 

不过,早就打听好了,按照鸟黄苇鳽的生活习性,下午四五点钟还要吃一顿,我们到公园还不到四点,刚好。进了南门不远就是人工湖,湖上还没有野鸟的踪影,只有几只小野鸭。可湖上的木桥上已经有几位打鸟迷在等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打鸟迷们越聚越多,最后男男女女总共有十来位吧。原以为为黄苇鳽个子较大,所以眼睛总盯着有没有大鸟出现,以至于人们欢呼“来了,终于来了”的时候,我等还未找见“真人”。

野鸟总是非常警觉的,且不出场表演呢。等待的过程有些漫长,打鸟迷们份份往水中历次黄苇鳽落脚捕鱼的地方扔馒头,勾引它进入“表演台”。这招儿很灵,终于这小家伙飞近,以两根苇秆作为落脚点,准备捕鱼了。

精彩的表演就要开始,人们的心情都很激动,说话的声音都小了。可这长看起来只有十数厘米长的小东东,看起来并不着急,正对人们东瞧瞧、西望望,耍着人们玩,看他那么小,比鱼也大不了多少,真能抓到鱼吗?

 

 

下午初次露面,观望中。距离七八米的地方看这鸟,好小啊,它能行吗?

 

 

 

别看这些小金鱼跳得凶,一会没准儿谁就要进鱼口,不过最容易被抓住的,还是那些小鱼儿。

 

 

落脚。先定会儿神,顺便盯住那些鱼的动向。

 

 

预备——看我来个饿虎扑食

 

 

原来,这鸟捕鱼不入水,直接用嘴到水里叼,看它那长脖子,长嘴,伸出来好厉害啊,比身子还长!

 

 

终于捕到一条鱼

 

 

不好,这条太大,我有点叼不住,要跑

 

这小鸟捕鱼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看起来鱼对于它来说,多数都嫌大,要寻找一条适合它抓的,还真不容易。不过要是被它看好了,肯定逃不过它的长嘴。遗憾的是,这条鱼没叼住,前功尽弃了。不过,打鸟迷高兴了,因为还有下一场表演。

 

 果然,没有吃到鱼的鸟,经不住美食的诱惑,不一会儿又回来了,故技重演,终于如愿抓到了一条小金鱼。鸟儿、人儿都满意了,倒霉的是那小金鱼。没办法,这就是大自然的生态食物链,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推荐北京的朋友有空去这个美丽的将府公园去走走,不打鸟,散散步也好,不要门票,停车也不要钱,人不多。很不错。(我不是公园的托)

 

 

 

黄苇鳽(学名:Ixobrychus sinensis)是鹭科苇鳽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型涉禽。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水域中。尤其喜欢栖息在既有开阔明水面又有大片芦苇和蒲草等挺水植物的中小型湖泊、水库、水塘和沼泽中。主要以小鱼、虾、蛙、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来自百度百科。

 

这个黄苇鳽名字不难记,最后那个字实在难找,到鸟网上找了半天,才找到了繁体体,其实应该是一个开字,一个简体的鸟字。有人说,这个不是黄苇鳽,是大麻鳽,不知哪个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8991-482926.html

上一篇:《天赐》:我真的被你感动了
下一篇:泡菜坛子里的微生物战争:胜者乳酸菌
收藏 IP: 221.223.134.*| 热度|

11 李学宽 张玉秀 丁甜 沈晓雄 余昕 刘用生 高建国 曹凯 陈三茂 苗元华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