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购书杂感

已有 4184 次阅读 2010-7-10 00:52 |个人分类:图书推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著作权, 图书定价

又到周未,有时间上街一逛。为了继续打发北下关街道奖励的那价值1000个元的购书卡,又一次来到西单图书大厦。毕竟是晚上,天气又不好,人不算多,购书环境顿觉好了不少。要是在周未,这里绝对是人声鼎沸,一片火爆景象。谁说中国人不爱读书,每每去图书大厦,就会有些不同的感受。

近两年,在图书大厦门里门外推销或收购名曰机关结算卡什么的购书卡,已成为这里新的一景,观察了一下,用这类卡结算书款的不在少数,可见,发放读书卡早已成为各单位新的福利项目。不管怎么说,解决了肚子问题,再想着法儿让大伙儿吃点精神食粮,毕竟不是坏事,对造书人卖书人也是好事一桩,促进图书消费嘛。有趣的是,图书大厦的图书外商品品种也越来越多,小到数码相机,大到电饭煲什么的,挺全乎的。为持卡人服务嘛。

虽然是卡购,仍然要考虑价格的,关于这个嘛,让人看不懂的地方肯定很多。拿今天抱回家的两本书之一:《DNA:生命的秘密》,DNA双螺旋发现者沃森的新作,16开,320多页,轻型纸,纸面带护封精装,居然卖到98元,打九折还要88元,太贵了。想想它多少有些收藏价值,咬咬牙还是买了吧。想必这种书买版权、翻译、审校,成本不会很低,关键是印数有限,定价也就上去了,不过还是觉得定得过高,大概考虑了像俺这样的购书心理和卡购群体需求吧。

今晚买回家的第二本书,叫《人一生要读的经典大全》,我管这类文化叫快餐书,散文、杂文、诗歌,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中短文章,大杂烩,什么都有,至于是不是都算经典,纯属卖书需要。买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太便宜了,真的看起来有些超值――10开,430多页,轻型纸,简装,很厚的一本书,只买29.8元。为什么这么便宜,想来不用买版权,甚至相当一部分来自死人的内容连稿酬都不用付,印数也不会太少,是部分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我也不得而知了。

再看看出版社――华文出版社,隶属于中央统战部,一家办公地址深藏于我们隔壁小区居民楼中的小型出版机构,一直整不太明白他们出的书为什么总卖那么便宜,包括一些全彩的科普图书,只定一元多一个印张,而我们的至少要四五元一个印张。哪天我忍不住真想溜进去探个虚实,就不知人家会不会把我当成商业间谍给轰出来。其实,影响图书定价的因素很多,与各种直接间接(包括人员)成本、有没有争取到补贴等都有关系。现在,除了中小学教材定价国家还有所控制,其他都放开了。但单纯靠价格去实施市场竞争,肯定有不少问题。

再说内容。像《人一生要读的经典大全》之类的快餐书,现在出的也越来越多,相似的书在网上也是一搜一大堆,有点像炒冷饭,拿现成的东西编一编,既不用花太多的成本,也省了不少精气神儿,少了不少风险。炒冷饭、大量引进,缺乏创造性,多少反映了图书出版的浮躁。
真得感谢网络,为编《人一生要读的经典大全》这样的快餐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想必以上这本书所有收集的内容全部来自网络,造此类书再也不用靠到图书馆去复印、手抄攒书了,时代进步了,编书、出书方式彻底变革了。不过,看到俺买的这本书所有的文章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搜到,多少有些上当感,什么叫物有所值啊,便宜有便宜的价值!

奇怪的是,很多类似书的最后一页都会有这样一样文字:“由于时间及地域等原因,无法与著作权人一一取得联系,为了尊重作者的著作权,编者特委托......公司向权利人转付稿酬。请见书人与......联系并领取稿酬,联系方式如下:”,可见,见着别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拿来就用,已经成为一些造书人的习惯,好像给了钱就算尊重了人家的著作权了呢。遗憾的是,多数活着的作者可能并不会为了一篇千八百字的再利用文章去跟公家的出版社计较什么,这也是冷饭还算好炒的原因之一吧。
 
顺便提一件在图书大厦碰到的有点意思的事:一个穿得有些邋遢的老者,坐在书架一角的地上,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看什么书,俺离他的距离也就五六米吧,突然这个老者抬头大声向俺发问:喂,那位戴眼睛的女同志,你给我讲讲光年是怎么回事儿?幸好这个问题简单,刚在想怎么用最简单的语言去回答,正巧走过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居然像回答考官的考题一样非常认真地替俺回答了老者的问题,还同老者一起做起了算术,计算了光年的具体数值。离开老者后,那对年轻人还在讨论着上学时学的有关光年的知识,而俺则迅速逃离老者的视野,唯恐他老人家再出点俺不会的难题,让俺出丑。感慨读书、求知,不分老幼。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8991-342680.html

上一篇:胸腺、免疫、衰老
下一篇:科学史故事:环孢霉素A,千呼万唤始出来
收藏 IP: .*| 热度|

8 王晓明 曹聪 金小伟 张天翼 张芳 陈湘明 唐常杰 shihuashishu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