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我有几个故乡(第二版)

已有 2399 次阅读 2023-5-24 15:17 |个人分类:散文广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有几个故乡?

                     籍利平

看上去很简单的问题,在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王苏徽的笔下,却复杂起来。

他在《五个故乡》(《军嫂》2023年第5期,52-53页)里这样写道:这样算起来,我有5个故乡。我的乡愁该在何处,该寄到哪里,我说不清楚。因为,每个故乡都有我的牵挂、我的思念。

按照苏徽的思路,我也得理一下自己的乡愁了。如果算上父亲的征战地,算上我“流浪”的地方,那么我究竟有几个故乡?十几个?算不清楚了。

第一故乡是河北,这没有异议。我在这里度过了第一个17年。后来的两个多十七年,多次回乡探亲,合计接近20年。

少校石明儒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15军简史》中这样写:“1946年底至1947年初,太行军区独立第1、第2旅先后在河南林县成立。”

父亲讲过,他1947年春季成为独2旅战士时,还不到18周岁。父亲很有可能在距离故乡不远的地方集训过。母亲讲述过她抱着大姐探营的往事,有位小兵半开玩笑地说:嫂子,你家闺女白白的、胖胖的、嫩嫩的,这么可爱,我真想咬她一口!

石文还写道:“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第15军转战豫、皖、鄂、闽、赣、粤、桂、云、贵、川、康等11个省,形成1万余公里,进行各种战斗829次,解放城镇70座,歼敌20.4万余人.......纵队由成立时的1万余人发展壮大到5万余人。”

2014年正月初二,我到河南省博爱县王卜昌村,寻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后来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成立的地方。当时纪念馆还没有建立,只有一座纪念碑。王卜昌村的王明利先生和村会计得知我是九纵战士的儿子,热情地提供了不少便利。知识渊博的老会计,不仅讲了9纵的故事,还介绍了王卜昌村的建筑特色。

1991年夏天,我在河北老家探亲,看望年逾花甲的父母。竟然想不到鼓动并陪同父亲去王卜昌去,看看九纵成立的地方,看看那个他接受过暴雨洗礼的地方。

河南省是我和父亲共同的第二故乡。父亲与山西战友在河南省焦作地区的战斗故事,我在《父亲的老军歌》(《军营文化天地》2001年第8期)中已经叙述过,这里不再重复。

在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我同时实现了军旅梦和大地(测量)梦,也开始酝酿火箭梦。在朱教授讲授《高等测量学》课程时,提到过他和二炮部队的专业来往;在他的熏陶下,我在毕业前填写了去青藏高原的志愿。

我的确比父亲在河南省度过的军旅生涯更长一些,可我从来没有面临过危险,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父亲经受过枪林弹雨的考验,他不止一次埋葬过战友,自己也在战斗中负伤进过战地医院。父亲所在炮兵连(82迫击炮)的好几任班长、副班长都牺牲了。有的副班长,上任当天就牺牲了。父亲征战数年,他所在团、所在连队走过的省份到底有几个?我算不明白了。

如果仅仅说河南省是我的第二故乡,那么青藏高原和北京市,都会有异议。青藏高原说,你在我这里服役比在河南省还多两年,我不算第二故乡吗?请三思。北京市更有话说了——你在我这里服役、生活了三十余年,把我列为第二故乡,理所当然。

这三个地方,都是我的第二故乡。为这三个第二故乡排序,真要费些心思,不容易摆平呢!干脆,排名不分先后,都是第二故乡。

既然有第二故乡,那第三故乡如何算呢?

父亲征战、休整的地方,除了河南之外,不多于石少校提到的另外10个省。

我南征北战、东进西上过的省、市、自治区,一共有多少?

这里只说待够50天以上的。至少有:山西、山东、福建、江西、云南、安徽,等。

我的第三故乡名单,与前文提到的“豫、皖、鄂、闽、赣、粤、桂、云、贵”有重叠。有意思的是,在闽地,我和父亲的足迹有多处重叠,比如建瓯、建阳、南平等。我和父亲在红土地上的足迹也有重叠。父亲讲过赣江江边的饮马故事,他饲养过一匹编号“107”的军马,送别过军马的主人。我经历过鄱阳湖畔的惊心动魄、军车陷入泥泞,也感受过老区人民的淳朴和热情,中秋佳节时收到过慰问品。

《五个故乡》是和作者的父亲及其老师的感言,是一起刊发的。父辈转战、子女转学,是“伤筋动骨般的冲击”,是“很多军人子女必须经历的一种考验”。“转学的学生来到新环境,面对新老师、新同学,不适应和怀念以前都是正常现象,也不用刻意回避....。”。

“树挪死,人挪活”,这句话有些过分乐观。有些人不得不挪窝后,成了“明日黄花”,蔫多了。有的老军人,观念上总是拐不过弯来,转型期答卷分数在合格线上下浮动,略显悲怆。军人子女的“阵地转移”,一次次强化了流浪意识,也促生了一些好诗文,这算是“因祸得福”吧。

乡愁如此分散,也十分醉人。一杯乡愁一杯酒,我的美酒可以灌满一瓶。

铁打的营盘也是故乡,每次换防不过是房间号的变更,尽管两个房间可以相距数千里。营盘故乡的乡龄二十余年,足以和第一故乡媲美了。虽然已经离开“营盘故乡”近20年,遇见“乡邻”,还是很亲切的。

以上,是我阅读苏徽同学文章的感言。

******

  注:第二版有文字上的丰富和完善,格式略有调整。既然需要再次通过编辑部的审核,不如发布第二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1389242.html

上一篇:我有几个故乡?
下一篇:图书馆与写作灵感
收藏 IP: 114.244.114.*| 热度|

5 武夷山 张晓良 尤明庆 郑永军 胡泽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