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英国小说家在科学知识社会学问世前的相关思考 精选

已有 4811 次阅读 2023-6-18 06:22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英国小说家在科学知识社会学问世前的相关思考

武夷山

 

     美国Configurations杂志(美国文学、科学与艺术学会的会刊)2023年春季号发表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现当代文学讲师Graham Matthews的文章,Science, Scientists, and Prehistories of SSK in Mid-Twentieth-Century British Literature(20世纪中期英国文学中的科学、科学家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历史背景)。

文章“摘要”大意如下:

    本文研究了20世纪中期英国作家以各种方式对于科学和科学家急剧涌现于传统上的非学术领域(如工业、政治与社会)之现象做出的响应,在此过程中,厘清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问世的一系列历史背景。Fred Hoyle(博主注:天文学家和作家,1915-2001)、 C. P. Snow(1905-1980,小说家、科学家,“两种文化”的提出者)、 D. F. Jones(科幻作家,二战中担任过海军指挥官)、 Michael Moorcock(1939- ,科幻和奇幻作家)、 Daphne du Maurier(1907-1989,电影《蝴蝶梦》改编自她的小说)和 John Wyndham(1903-1969,科幻作家)等作家质疑这样一种说法——科学是客观、超然的知识体系,他们对科学进步之目的论叙事提供了反叙事。这些小说家寻求做几件事:(1)将科学家表现为勤奋多产的群体,与政客和板着面孔的官僚之陈词滥调形成对照;(2)打破一种刻板印象——与小说中人工智能的工具理性相比,科学家是不易动感情的,是不负责任的;(3)承认科学是不可脱离其社会环境的,因此他们将传播科学发现所涉及的种种复杂情况突出表现出来。本文分析了这些作家们如何预见到了SSK的一些关键概念,比如:科学事实之构建;科学态度和人的局限;科学之传播、接受和认知权威性。在此过程中,他们提供了关于SSK诞生的重要历史背景,对围绕科学的社会价值之长期辩论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社会文化语境。

 

博主:下面从百度百科的“科学知识社会学”词条摘几段话,供参考:

20世纪70年代中叶,新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诞生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新科学社会学与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的根本区别在于,默顿的科学社会学以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理论为基础,试图从总体上描述科学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状态,以保持科学理论内部的可见言行,而新科学社会学进路不满于默顿仅把科学社会学限于科学的外史研究,而是基于观察的理论负荷、范式不可通约、整体主义等哲学观点,力图用社会学属于说明特定的科学信念。

强纲领”是这一学派提出的研究知识的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知识都包含着某种社会维度,而且这种维度是永远无法消除或超越的。因此,所有知识都被当作社会学研究的材料。所谓“强”意味着要对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一切知识的成因给予社会学说明的理论趋向。强纲领的基本内容就是布鲁尔概括的四条原则:因果关系原则、公正性原则、对称性原则和反身性原则。

爱丁堡学派一方面在看待科学的方式上发动了一场科学观变革,对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以经验方法研究哲学观点且观点偏激,反科学色彩浓厚。它认为“科学知识就是科学共同体共同接受的信念”这一预设本身就有失偏颇,过分强调科学知识的社会维度研究,在知识论领域几乎导致了极端的相对主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392130.html

上一篇:主持韦钰院士报告会——日记摘抄1041
下一篇:回顾中国科学院2000年《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科学教育的建议》
收藏 IP: 219.142.144.*| 热度|

8 尤明庆 崔锦华 王安良 杨正瓴 王从彦 籍利平 王成玉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