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还是谈谈自己专业的问题。前天上课,老师还说今年我们是最后一届按照大类基础心理学招生了,以后均按照分类招生的方式,把基础心理学分为七个二级学科招生。但学位依然是发理学学位。学科细化是好事,但时时担忧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心理学何去何从的问题。
回到严文蕃教授的讲座上。这里就不介绍严教授了,虽然百度上的介绍也不多,但零星还是可以查到的。这次讲座的主题是SSCI论文写作与发表策略。原先是不准备去的,在室友的带动下还是移步学院去听了。
听完以后整体感觉就是这个老师太逗了,非常地幽默,互动气氛也很好。不禁感叹,在国外的老师启发式教学和同学们的讨论有机地融入在了一起,即便是上大课,也能做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国内说大课无法做到,那只能说明自己不够努力罢了。
还是简单提炼一下,严老师的一些观点吧。
1. 如果发文献综述性的文章就做五年以内的,不做其他的。他的PPT有张图,一个是没照下来,第二是照下来直接发表也不合适。
2. 综述性文章,我们不要随便碰,到国外发就发实证性文章。但是我们非要发综述性文章(因为IF高)的怎么办呢?在国外读大量文章回国内发中文综述性文章
3. 综述性文章只回答三个问题:从哪里来,现在怎么样,去往何处
4. 综述性文章学生发不了,年轻老师发不了,还是要在业界有点名气才能发的了,才有人去看
5. 好文章的要素:抓热点,即急需解决的问题;争议性问题,当然了,你要投到支持你观点的期刊,你的观点是A不要投到支持B的观点去了,人文科学是软科学,怎么说都有理;创新的方法;充实的数据(大样本,访谈材料要丰富,追踪访谈时间要长,至少十一个月);主要还是IDEA的训练;文献综述需要comprehensivenessand quality,清晰的逻辑思维;keep focus;没有语法和拼写错误;APA写作守则
6. 需要静下来心来写文章,有灵感就需要写下来,写完不要立即投稿给以下几类人看:1)自己的同事2)不懂你这个专业文章的人(比如你的老婆/老公)3)你的敌人(观点有悖的人)以后收集反馈,再投稿
7. 即便自己需要评职称想催稿,那么也要在投稿之后的二三个月后再催,请记住nonews is good news
8. 对了,不能一稿多投,除非你不想混了
9. 对修改意见认真对待,但是你一次性读完肯定气炸了,不妨慢慢读,一次读点,然后扔抽屉里,心情好继续读。Requirements 必须follow,建议可以不听,对编辑需要写信,说明修改的地方,争取编辑最大的支持,当然也要说哪些没改。实际上很多地方无法改,那你也得逐条对着硬着头皮改好发过去,不要argue
最后讲个严教授举的一个例子吧。
有篇好的文章,哪里好呢,研究的是美国社会,美国社会关注什么呢,热点是什么呢,暴力事件,那么暴力事件多发人群是那些呢,黑人,什么性别呢,黑人,年龄段呢,青年人。以上这些均是严老师用启发和互动式带有幽默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的,而且思路非常清晰,让你事后回忆起来丝毫不费劲。那么如何解决黑人年轻人的暴力事件问题呢,这时候大家就各种发表意见。但是,你们知道的,中国学生还是缺点创造性,直到一个同学(竟然是我同届同门)说了,给他们找对象。这个思想的哲学来源是弗洛伊德力比多的过剩,导致有关性或者性犯罪。那么只要消耗他们的力比多就可以啦。那么这个idea被大家取笑的时候就是好idea,开始听到是好玩,但是细想就是好的,角度不一样,做出来就不一样。
那么给这些黑人找对象,谈的时间长了,和暴力事件做相关性研究,做出来负相关,就是好事。再找黑人谈的对象做访谈,问问她们怎么让他们不去犯罪,这样措施就出来啦。听完真的是大受启发,虽然我搞的偏自然科学,不用访谈等社会学的方法,但也为这个idea拍手叫好。
严老师说中国学生简单培训一下idea方面都还是可以的。
所以似乎我又燃起了希望。共勉吧,干活去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7: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