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高工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yanCui82 崔雷,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双步象棋和广义幂指函数的提出者

博文

幂指函数的解析延拓数学挑战2025文字版

已有 259 次阅读 2025-11-19 08:49 |个人分类:数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author{崔雷}

幂指函数讨论基础

历史上,在1976年Donald Knuth提出Knuth's Up-arrow Notation和崔雷2011年独立提出广义幂指函数,主要是定义了 x^x=x^^2如何解决x^^0.5(不是x^0.5)的问题。

通常的分析历程是:a+a+a=a*3(3是加法中a的个数),a*a*a=a^3(3是乘法中a的个数)。在1976年,唐纳德(图灵奖获得者)在《Science》公开Knuth Up-arrow的计数法,用他的写法是:x^2 = x↑2, x^x = x↑x,x↑x = x↑↑2,x↑(x↑x) = x↑↑3...

Blakley在《Advance in Mathematics》严格定义了``↑''运算,并改动了写法:B↑T = k(B,1,T),B↑↑T = k(B,2,T)...

崔雷在2011年也改写了,a^{(a^a)}=a^^3(3是幂指a的个数,此时称a^^3幂指函数的2阶3次,其中二阶指的是有2个^,3次指的是有3个a。2阶幂指函数又称为迭代幂次);

而历史上,标准符号记法a[4]n、高纳德箭号表示法a↑↑n、超运算符a^(4)n、ASCII符号a^^n、阿克曼函数、迭代指数法、Hooshmand符号记法等。1928年,Wilhelm Ackermann提出Ackermann函数,首次系统化定义了运算层级的递推结构。此后,Goodstein(1947)将其形式化为超运算序列,涵盖加法、乘法、幂运算及更高层级。超运算序列$H_n(a,b)$的递推定义如下:

H_n(a,b) = 

b+1,  n=0;a+b,  n=1;a*b,  n=2;a^b,  n=3;H_(n-1)(a,H_n(a,b-1)),  n≥ 4。

这些记为Tetration(后文称CF2函数)计数法。

此时可以继续推广至3阶等。一个不太严格的幂指函数(后称崔数函数)计算:

CuiMaF(bx,ex,cx=1,py,n)=bx^ex;

CuiMaF(bx,ex,cx,py2,n)=CuiMaF(bx,CuiMaF(bx,ex-1,cx,py1,n1),cx,py2,n);

CuiMaF(bx,2,cx,py,n)=CuiMaF(bx,bx,cx-1,py,n)。

这里面的bx是底数,就是前面举例的a;ex是指数,就是前面举例的3;cx为阶数,就是^的个数;px是前面的运算结果,n为顺序符。n顺序符指的是从原点向右的个数,这个对于多个值的表示是有用的。这里面的计算原则是:按照定义展开CuiMaF函数,然后按照最里层先降次、降至2次后再降阶、然后依次向外展开,最终展开至幂函数。

这种CuiMaF的推广并不是多余,因为对于前缀CuiMaF的崔数函数标记,对于bx、ex、cx、px存在一个假设:任意给出其中3个可得另一个。因此存在CuiMaFBP之类函数,其中指的是Bx是自变量、Py是因变量。

对于复合函数f(f(x))=g(x)类型可以进一步形式化定义:CuiMaF(f(x),ex,0,g(x)),ex是复合的次数,这种复合函数定义为0阶崔数函数。这种形式化定义用处是ex可以形式上定义为分数或者其他数。

CF2函数的更常见的办法是Kneser的解析延拓方法。在1950年Kenser解析延拓提出来后,通过复分析工具构造全局函数,成为分数次CF2函数的常规处理方法,然后应用Schröder方程与线性化解决计算问题。Kneser方法的关键步骤依赖于通过Schröder方程将CF2函数运算线性化,进而延拓到复平面。实际上,CF2函数x^x导数为x^x(1+\ln x)对数项导致分支点奇异性将导致CF2函数Schröder方程将迭代幂运算线性化失效。

结论与展望

在研究复平面积分表示时,在当初代数基本定理公开时,人们尚未意识到CF2函数的存在,进而复平面也有待于拓展。CF2函数揭示了传统解析延拓方法的局限性。

其他的CMF2函数,比如CMF2(bx,m)其中m为3以上整数时,能否表示其他典型超越数,也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Knuth, D.: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Coping with Finiteness [J]. Science, 1976, 194(4271):1235-124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26446-1510799.html

上一篇:幂指函数的解析延拓与分数次迭代的数学挑战
收藏 IP: 218.1.14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20 0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