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
一,点评!
1,万有引力,把引力看成力,不是场。力表述成3维空间中的矢量。靠作用点和大小表征。牛顿力学中的力,是用承受力的物体及作用点表示,並不及力是何以施加的。空时与力,无相互影响或作用。
2,GR把引力,看作场,不是力。引力场是在空时中引力的分布,以每一空时点为标定变量。空时与引力场间,存在定义和被定义关系。'引力场是通过空时,直接作用在物体(质)上(引力子由空时作脚手架而作用在物质上)。空时与引力场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和确定的关系。引力场,与力不可能相同。
3,下面将揭示这种不同,並理解空时和引力的本质和更根本的关系。
二,问答
1问:GR的EP,含有空时和引力的本质及它们的深层关系,蕴藏着宇宙的深层奥密,难于数学表述,请再深入论述一下!
答:可以,接上帖。a绳不断,b绳断。
a,是引力作为力,而不是场的一种等效表述(见如上点评)。GR只抓住了这里的惯-引两种质量的等效。而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都不加区别的认为两种质量是一回事。不过GR认为,存在某种反向引力场与使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效(EP)。使质量为m的物体具有加速度的力,将与一反向引力场等效。这里只是EP的表层表述。GR由于有反向引力场的存在,得以建立。而没有它,即认识不到它,宇宙将只处在万有引力和牛顿力学的表述状态。
b,绳断状态下,无有了屏蔽,是自由下落,即后称测地运动状态。是引力扰动(非度规,它的平空时度规组份,不参加等效)对m的作用。但这有反向引力场來等效吗?!m自已在引力场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如何与反向引力埸等效!?这时引力场是真实对m作用了,还有反向引力场存在並等效的?!答:有!肯定,这是新物理。见书7,9,6,2。这时是,加速运动站在了引力扰动一边,並作为工具,与一反向引力场效应等效。必须等效!那这个向反引力场效应是什么?答:是来自m的规范惯性。见书8,节6,5。即规范惯性对引力扰动的抗阻,就是引力扰动的反向等效引力场效应。二者大小同,方向相反。但引力扰动作为场,是由空时作用在m上。反向引力场效应是由m的惯性生出,並只能作用在空时上(亦可看作引力源M固携的对空时的微分同胚的表达。现在我们是以场为手段,反向考察)。引力扰动与反向引力场效应,二者与作用和反作用地位相当(实为都来自不动点)。
c,从而空时平坦度规作为脚手架,引力靠它存在並作用在物质m上。而m对规范惯性遭到的改变的反作用,就是反向引力场效应的实质。二者不具同一作用点,而是分别作用在物体m和脚手架上,不能相互消灭,而是——在空时平坦不变质地上的——平衡!伟大的宇宙平衡!!不然,宇宙就是个根本无有平衡,无有规律,无有秩序的混乱的东西。这种东西,不可能存在!
d,这种平衡的确定准绳或根据,就是宇宙不动点。它规定了空间广延性和时间持续性的宇宙不变节奏和构形。是一切在空时中存在的宇宙事务,之所以可存在和表述的根据!
e,反向引力场效应的存在,我们指出,实际上是来自规范惯性(牛顿惯性是它初级状态)的存在。之所以存在这种惯性,是宇宙的一切物理存在,必须平衡即保持宇宙不动点UFP不变。
2问:GR认为:a质点m是走测地运动,b好像m上无有引力了,c点m空时是局部平坦的,对吗?
答:对。但再往下追问,GR就答不出来了。我们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是:a,m的运动是不动点下决定的测地运动,这是其存在处引力重整化的條件,或互为条件。GR是宏观经典理论,它看不到这些。它不能量子化。b,m是在空时中利用加速运动解除了引力的作用,自已认为。是m处在的空时极小区域的引力扰动与反向引力场效应相平衡了的结果,即这一极小空时区域上的两种作用互相平衡了,不是对消,而是都存在。而对于m,引力扰动对它实际上有作用(跳出m可知),其惯性做了反抗。这一反抗,便是反向引力场效应。从而,这一反向引力场便是引力扰动的反弹,或互为反弹。m自身会觉得无有引力了,但'这是以测地加速为代价的。c,这一极小乘行的空时,具有的就是Lorentz局域不变性。它是由不动点主宰而得。m可以如平坦空时般的,在其中展示自身活动,不觉得引力存在。
3问:反向引力场效应,GR未进一步表述,L-对称性用的也不多,对吧?
答:对。我们用二种规范群分开表述了空时和引力。找回反向引力场效应(爱幽灵)实现重整化。
4问:为何有EP,没有它不行吗?引力物质真空有不动点吗?
答:不利用EP不行,原因只举一个。即引力物质真空即源外只有引力场无物质时,GR只知道有引力场,没有别的了。这就不能用空时扰动进行重整化发散消除了。但有了EP知,反向引力场效应,实际上表达的就是引力扰动的反弹。而这是用EP揭示出来的,从而引力物质真空处,皆存在,也可重整。而且是基本事实。这一事实不用EP,特别是不用不动点,物理学是无法知道的。同时知道,EP是般到粒子存在处的宇宙平衡。从而,引力可处处平衡,处处重整。
大研院/点研院———邵亮,邵丹,吴龙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8 2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