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Biomolecules:先天性免疫在MASLD中的作用

已有 1029 次阅读 2025-7-25 20:26 |个人分类:学术软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前言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 (MASLD) 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肝病。MASLD通常表现为单纯性肝脂肪变性,但约有25%的患者会发展为肝脏炎症、进行性纤维化、肝硬化和相关的肝细胞癌。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肝脏炎症的病理生理学涉及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其中,先天性免疫的激活受多种因素的驱动,针对先天性免疫的途径可能是未来治疗MASLD及其并发症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本综述就“先天性免疫在MASLD中的作用”这一主题进行了重点讨论。

1.png

图1. 先天性免疫和MASLD:营养过剩和西方饮食助长肥胖、脂肪毒性和脂肪组织炎症。

          

促炎细胞因子及其在MASLD中的作用

早在二十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促炎细胞因子对MASLD的发病机制起着重要作用。最早的一项MASLD临床研究观察到TNF及其1型受体的表达增加,其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这表明促炎细胞因子会影响疾病的进展。随后几年的其他研究表明,一些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如IL-1α/β、IL-6或各种趋化因子,在炎症和MASLD患者中高度表达。目前已经明确的是,促炎细胞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高度表达,其表达影响纤维化的程度。重要的是,这种疾病中的炎症是纤维化演变的驱动力,而纤维化是MASLD这种肝病长期预后的主要因素。

             

脂肪因子:导致MASLD的脂肪组织衍生介质

脂肪因子 (脂联素、瘦素等) 由健康和受干扰的脂肪组织释放,是影响免疫代谢的重要介质。基于脂肪因子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的重要性,许多学者对脂联素在MASLD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脂联素能引导Kupffer细胞和巨噬细胞形成抗炎表型,这表明脂联素对维持健康的肝脏环境有不利影响。如今,脂联素与许多其他脂肪因子一样,可被视为先天性免疫的一部分,这些介质将肥胖与相关疾病和免疫系统联系在一起。因此,作为一种典型的抗炎性脂肪因子,脂联素不仅是肥胖症的重要因素,也是MASLD及其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炎性体:MASLD的关键因素

炎性体是先天性免疫的原型参与者,在激活IL-1β或IL-18等促炎细胞因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NLRP3炎性体是迄今研究最多的与代谢紊乱有关的炎性体。NLRP3的表达在MASLD临床前模型中非常重要,因为功能丧失会改善肝脏炎症,而功能增强则会恶化肝脏疾病和相关肝纤维化。NLRP3炎性体似乎与代谢性肝病导致肝纤维化特别相关。NLRP3激活可上调肝星状细胞中的纤维化标记物。然而,证明NLRP3在人类MASLD中起关键作用的研究仍然很少,需要进一步研究。总之,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炎性体在MASLD中至关重要,尤其可能与纤维化的演变有关。事实也证明了NLRP3的重要性,炎性体激活的一个关键产物 (即IL-1β) 已被证明是该疾病炎症表型的关键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来证明,抑制NLRP3最终也可能使这种常见疾病的患者受益。

           

结语

MASLD是一种代谢功能障碍与炎症和免疫密切相关的疾病。许多已知的先天性免疫特征在MASLD患者的肝脏中被激活,并可能导致疾病的表型。这一综述讨论了一些关键因素,如促炎细胞因子、脂肪因子、炎性体。我们必须承认,MASLD通常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因此也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针对先天性免疫的途径可能是未来治疗MASLD及其并发症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

             

原文出自 Biomolecules 期刊:https://www.mdpi.com/2750206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biomolecules

          

Biomolecules期刊介绍

主编:

Prof. Dr. Lukasz Kurgan,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USA; 

Prof. Dr. Peter E. Nielsen,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enmark

期刊研究范围涉及化学、生物学、分子医学和材料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重点关注生物活性和生物源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生物和医学意义的分子机制以及生物材料及其应用。已被Scopus、SCIE (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4.8 

2024 CiteScore:9.2

Time to First Decision:19.4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9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95212.html

上一篇:Toxins 特刊征稿——真菌毒素的多样性、功能、生物活性、解毒、污染、生物合成和代谢调控
下一篇:Forests: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及利博士领衔特刊——森林土壤微生物动态与养分循环
收藏 IP: 61.242.1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4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