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博文细分类:人才杂谈1

已有 284 次阅读 2025-7-11 06:23 |个人分类:旧文重温|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文细分类:人才杂谈1

 

武夷山

1. 我们该向德国学习什么(2007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136.html

人才定位多样化。

人的先天禀赋不一样,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德国人多年来并不认为,所有人都上大学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德国儿童在接受4年小学教育之后被分配到四类中学:五年制的主科中学(Hauptschule)、六年制的实科中学(Realschule)、六年制的完全中学(Gesamtschule)以及九年制的文科中学(Gymnasium)。区别中学类别的目的是有利于学生将来按不同的就职目标分别发展。主科中学和实科中学的学生毕业后,90%以上会接受职业培训,往技术人才的方向发展,要么成为中等技术人才,要么进入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德国内部对于自己的中小学教育体制能否适应时代需求,也有激烈的辩论。客观地说,小学毕业就确定今后的职业方向也许过早,但是另一方面,德国决不会有像我国高考这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

    我国虽然也有许多专科院校,但是,其课程设置的专业技术特征不明显,而且相当多的毕业生以“续本”或“考研”为目标。看起来,这是两国间教育机构设置上的差异,其实本质上是价值观念的差异。在实践中,不是在口头上,在考察一个人的时候不要搞毕业院校的“唯成份论”,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搞唯成份论,人才定位与培养的多样化才能落到实处。

 

2. 中学教师与大师(2004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558.html

曾有朋友开玩笑地对我说,离钱越近的职业,收入也越高。比方说,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就比科技人员要高多了。假定这是一条定理的话,那我想提出一条与此类似的定理:孩子们与大师级水平的教师接触的机会越多,接触得越早,那他们日后成长为大师的可能性越大。

  荷兰出生的著名美国天文学家博克小时候就读的那所荷兰中学,有许多教师就是优秀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有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甚至有一位教师后来离开这所中学,去英国牛津大学当了教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荷兰有着重视中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和风尚。博克的父亲就认为,在海牙当一名中学校长,比当哈佛大学的正教授还要荣耀。 博克对科学的热爱,他的坚实的科学基础,都发端于中学时期。因此,为了唤起新一代学子对科学的兴趣,他也投入无尽的热忱。他在澳大利亚访问期间曾表示,“我愿意向全国范围内任何愿听我讲的组织作演讲,但我有一个条件,即同一个下午或翌日,必须允许我向当地中学的孩子们作演讲”。

无独有偶。笔者的中学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即解放前的中央大学实验学校,也曾云集大师级的教师。比如,后来当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的著名诗人、东方艺术史专家常任侠先生,就曾担任中学母校的级任老师。在这样的高水平教师的栽培下,母校历届毕业生中涌现出35名两院院士,也就不足为奇了。据钱学森先生回忆,他就读的北京师大附中的很多高中教师都是当时北师大的教授,水平极高。教钱先生的几何教师傅重孙,解放后当过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这些优秀教师对他和他的同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中学里缺乏高水平的、敬业的师资队伍,就难以培育出未来的科学或人文大师。当然,没有上过好中学、冲破重重逆境而成才的人物也大有人在,但这不等于说,我们不必加强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93230.html

上一篇:日记摘抄1110——中信所就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工作30周年对我进行采访
下一篇:‌聊天机器人亦有各自的语言特征
收藏 IP: 219.143.174.*| 热度|

5 刘进平 李志林 杨正瓴 宁利中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1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