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医药全球教化 ——《中医药的全球教化》评介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高欣
(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2025年7月3日)
在全球文明转型与公共卫生治理格局重构的背景下,《中医药的全球教化》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跨文明对话的视野,系统阐释了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核心载体的独特价值。这部由张超中著、汪晖主审的学术力作,不仅是对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深度解读,更是对中华文明现代转型路径的战略性思考。在“健康中国”战略纵深推进与中医药“走出去”步伐加快的当下,这部著作的出版恰逢其时。
文明自觉:重构中医药的文明坐标
该书突破传统医学史研究的局限,将中医药置于全球文明演进的宏观视野中进行考察。作者通过系统梳理《黄帝内经》等典籍中“独立守神”“治未病”等核心思想,揭示出中医药本质上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身体实践。这种以“精神内守”为特征的医学体系,与西方疾病医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中华文明特有的生命观照方式。 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背景下,书中对上古医学“治未病”理念的当代诠释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作者提出,中医药强调的“形神合一”健康观,与当前我国推行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高度契合。这种健康治理模式不仅能够降低医疗成本,更蕴含着构建新型医患关系的文明智慧。
书中创造性提出“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第四极’”这一论断,将其提升至与儒释道并立的文化高度。这种定位突破了对中医药的工具化认知,使其成为理解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重要维度。
范式革命:中医药与现代文明的对话
面对全球医疗体系面临的可持续性危机,作者深刻指出中医药蕴含着破解现代性困境的文明密码。通过分析汤因比“文明生命周期”理论与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深层契合,著作揭示出中医药“生生之道”对机械论医学范式的超越性。这种分析为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传统医学整合”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科技创新层面,该书提出中医药“原创化”与“本土化”的双向互动路径。作者以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的实践成效为例,论证了基于整体观的中医药诊疗体系在应对新型传染病方面的独特优势。
针对全球健康治理的“亨廷顿困境”,著作创造性地提出“健康自由”概念。通过解析中医药“天人相应”理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作者构建起连接个体健康权利与全球健康治理的桥梁。
战略突围:构建全球健康新秩序
该书最具前瞻性的贡献在于系统论证了中医药全球教化的实施路径。作者提出的“新礼乐文明”建构方案,将中医药养生文化与传统礼乐教化相结合,为《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提供了文化学理支撑。这种将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礼仪的设想,开创了文化传播的新范式。
在实践层面,著作建议通过“中医药全民普及计划”培育文化认同基础。这种基层教化策略与当前我国开展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形成战略呼应,同时为“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合作提供了民众认知基础。书中强调的“文明溢出效应”,精准把握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传播规律。
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文明转型,作者前瞻性提出打造“中医药原始创新转化平台”。通过构建“医教研产”协同创新体系,有望突破制约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瓶颈。
文明互鉴:开辟人类健康新境界
该书的深层价值在于开创了文明对话的新范式。通过将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诊断与中医药文明基因解码相结合,作者揭示出健康问题本质上是文明形态的具象呈现。这种研究视角为理解当前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
在理论建构方面,著作突破传统中西医学比较的二元对立,提出“原创化”与“本土化”的辩证统一。这种理论创新既坚持中医药的主体性,又保持文明对话的开放性,完美诠释了“和而不同”的中华智慧。在全球医疗体系改革的关键时刻,这种智慧为化解文明冲突提供了中国方案。
该书最终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愿景。通过解析中医药“全球教化”的文明机理,作者描绘出以健康为纽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图景。这种愿景将健康议题提升至文明存续的战略高度,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了东方智慧。
《中医药的全球教化》的出版具有标志性意义。这部著作不仅重新定义了中医药的文明价值,更开辟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新路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立足本土、胸怀天下的学术研究。当健康成为全球共通语言时,中医药蕴含的文明智慧必将焕发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贡献独特价值。
当当网购书页面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951352909.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4 1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