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书堆看到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时间与他者》,翻开看看原来是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写的,发现最早的阅读记录显示为2020年12月6日凌晨,期间2024年还看过几次,然后不知何故就放下了,整本书还余下一小半,这就是我手里很多书的标准状态,半截子工程,这次说啥也要把它看完,否则这辈子估计是不会看它了,在这种信念主导下,这几日断断续续的终于把这本小册子的剩余内容看完。读后还是很有感慨,存在主义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曾在中国短暂火过,然后迅速消散,今日想来,那个年代的中国还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国家,存在主义对于那个时候的中国而言严重超前是标准的早产儿,属于它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今天存在主义再次在这片土地上冉冉升起,表明属于它的时代终于到了,坊间所谓“刷存在感”就是很好的体现,今天我们开始真切感受到人的存在状态的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海德格尔所谓的畏忧烦,不就是我们今天每日遭遇到的现实写照吗?简单摘录几句列维纳斯在书中的观点,不难明白这种变化对于今天的我们意味着什么。
1、我们漫长的时日被一大堆关切所填满,并将我们从孤独中扯离,而抛向与我们同类的关联中,这些关切被称为“堕落”、“日常生活”、“动物性”、“退化”或“可鄙的物质主义”,但这些关切在任何时候都绝不是浅薄的。P36
2、在世界中生存就是行动,但是这样的行动,就行为的终极意义而言,就是为了目标而拥有我们的生存本身。用具指引另一个用具,最终指引向我们对生存的操心。P41
关于作者:
Emmanuel Lévinas (born December 30, 1905 [January 12, 1906, Old Style], Kaunas, Lithuania—died December 25, 1995, Paris, France) was a Lithuanian-born French philosopher renowned for his powerful critique of the preeminence of ontology (the philosophical study of being)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particularly in the work of the German philosopher 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
大意是说:
伊曼努尔·莱维纳斯(Emmanuel Lévinas,1905年12月30日[1906年1月12日,老模式,难道国外也有我们这里的阴历与阳历之别?],立陶宛考纳斯-1995年12月25日,法国巴黎去世)是一位立陶宛出生的法国哲学家,以其对西方哲学史上本体论(存在的哲学研究)的卓越而有力的批判而闻名,特别是对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著作的批判。
Lévinas began his studies in philosophy in 1923 at the University of Strasbourg. He spent the academic year 1928–29 at the University of Freiburg, where he attended seminars by Edmund Husserl (1859–1938) and Heidegger. After completing a doctoral dissertation at the Institut de France in 1928, Lévinas taught in Paris at the école Normale Israelite Orientale (ENIO), a school for Jewish students, and the Alliance Israelite Universelle, which tried to build bridges between French and Jewish intellectual traditions. Serving as an officer in the French army at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I, he was captured by German troops in 1940 and spent the next five years in a prisoner-of-war camp. After the war he was director of the ENIO until 1961, when he received his first academic appoin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Poitiers. He subsequently taught at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X (Nanterre; 1967–73) and the Sorbonne (1973–78).
大意是说:
列维纳斯于1923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开始了他的哲学研究。他在弗莱堡大学度过了1928-29学年,在那里他参加了埃德蒙德·胡塞尔(1859-1938)和海德格尔的研讨会。1928年,在法国研究所完成博士论文后,他在巴黎的东方以色列师范学院(ENIO)和以色列世界联盟任教,ENIO是一所犹太学生学校,该联盟试图在法国和犹太知识传统之间架起桥梁。二战爆发时,他在法国军队担任军官,1940年被德国军队俘虏,并在战俘营度过了接下来的五年。战争结束后,他一直担任ENIO院长,直到1961年,他在普瓦捷大学获得了第一个学术任命。随后,他在巴黎第十大学(南特;1967-73)和索邦大学(1973-78)任教。
【备注】就我所知,他的学说影响了很多人,我甚至认为他是研究“他者”最好的哲学家。
关于书籍:
列维纳斯著,《时间与他者》,王嘉军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
价格:42元。
难度系数:4.5。(以前还读过他的《从存在到存在者》,同样是很难读)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列维纳斯的书桌乱糟糟的,很有同感,我的书桌也是乱糟糟的,但是可以清晰记得那些书在哪里,可以很快找到,一旦被人收拾干净反而找不到任何想要找的书了,很奇怪的现象)
2025-5-21小雨于南方临屏涂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2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