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山歌四问(续)
(3)姝儿问道
《珠儿》的曲调是河北吹歌与嘻哈的完美结合。吹歌的主要乐器是笛子、钹、铙、板胡、唢呐,通常是在迎亲、喜庆、迎神、送殡等场合演奏。与嘻哈结合,确实不流行不商业不迎合,超难唱,又不知所云,似懂非懂。但被很多人喜欢,被封为是该专辑的三大神曲之一(另外两个是花妖、罗刹海市)。听众不关心懂,只关心感受。
刀朗叙事性的唱白串联神曲,还有《鸿雁于飞》,将上海奉贤民歌《春调》(徐子尧)与苏州话念白(张旖旎),及昆曲演绎《诗经·小雅·鸿雁》选段(沈羽楚)相结合。这似乎是对周璇《凤凰于飞》)的致敬。该曲把广东稻米“小老六”(一个奶声奶气有时跑调却认真得让全网喜欢、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小女孩)打懵了,她没法翻唱了。现在,有好几个很好的翻唱版本,大概有苏剧、昆腔的基础。青彦翻唱《珠儿》,确实是一把好手(她还有《弹词话本》的演唱全集,质量很高,我也听了),但唱《鸿雁于飞》就缺一点沈羽楚的韵味了。
歌曲《珠儿》取材自聊斋同名小说,人物关系复杂,歌词信息量巨大。聊斋《珠儿》是讲鬼小孩詹氏报恩的故事。
江苏常州富户李化,有一女小惠,一子珠儿。小惠十四岁病死,珠儿五六岁被一个会算命的瞎和尚用巫术弄死。李化报官后,县官在衙门上打死了瞎和尚。瞎和尚已死,被瞎和尚迷杀做伥的苏州小孩詹氏得到解脱。詹氏向李化报恩,与珠儿尸身结合重生,身为珠儿,魂为小詹(下面,将珠儿、小詹合为一体,统称为“珠儿”)。于是,珠儿(魂)可以穿梭阴阳界,明白珠儿意识能流动阴阳两界的原因是理解歌曲的第一个要点。小惠到阴间后,嫁给了十殿阎罗之一楚江王的儿子,成为珠儿姐夫。引入珠儿姐夫(曲中的“少爷”),是理解歌曲主题的第二个要点。
楚江王位列十殿阎王第二殿,一说楚江王是楚国的一位贤明君主,拥有非凡的洞察力和预知能力,一说楚江王的前身是东汉末年义阳侯厉温,因其忠诚和奉献,被玉皇大帝敕封为第二殿阎罗楚江王。但正史和野史都无征,只能听之信之。佛教轮回思想、道教鬼神及民间灵魂不灭相结合,发展出十殿阎王信仰。最早在敦煌莫高窟晚唐《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中有所记载。人死头七,来到地府第一殿接受秦广王(原名蒋歆)审判,二七要经楚江王审判,过奈何桥。
歌曲《珠儿》是二次创作,采用四句一节,两句一段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结构,分九节三十六句。曲中有三个人物,即珠儿(珠儿与小詹的合体)、珠儿的姐姐小惠,姐夫少爷(楚江王的儿子)。歌曲的前三段,介绍这三个人物,有人评价说是“三个人物,三次招魂,三种表达,三种唱法”。后六段曲调高扬,急促激昂,将视野放大到山河大地、故国家园,提出对治国道理的拷问。少爷是联结个体与家国的桥梁。
下面,对歌词作出读者的解析,不一定能表现刀郎的创作意图。
第一节:少爷的人生在地下的城市/对于窒息没有一丝的畏惧/他在母亲的腹中就会啼哭/这啼哭占据通往神殿的路。
少爷指楚江王的儿子,也就是小惠的丈夫,在深深的地下不需要呼吸,也就没有窒息,没有对窒息的畏惧也就顺理成章了。少爷生来就有特权。这在聊斋文本中有充分的描述。
从第一节到第三节,都是以珠儿的视角介绍这三个人物的故事。
第二节:每一个醉倒在路边的冬夜/他都会梦见那早夭的姐姐/姐姐总是虹影如灯栩栩如生/我是你失落的人间唯一的凭证。
这一段的“他”和“我”都指珠儿(魂小詹),其姐姐是小惠。在底层人被生死折磨、徘徊于阴阳两岸而醉倒路边的大冬夜,珠儿都要梦见(魂小詹去阴间见到)姐姐小惠,‘梦’是阴阳相见的表达方式。小惠在阴间嫁给了楚江王的小儿子,身份显贵,所以虹影如灯栩栩如生,但已失去对生前的记忆。小詹(珠儿的魂)对小惠“细述前生”(聊斋语),帮助她记起还在阳间的的父母,而珠儿是她失落在人间的唯一凭证。于是,小惠想见她的父母,要知道自己是谁。
第三节:我要去问问她来时路边的那个算命的先生/用还存世的挽歌为她再课一卦上路的时辰/我要去告诉昨日和她异界同梦的爱人/告诉他吻过的山川与河海已经醒来。
这一节分两段。前一段说小惠想见她的父母,借用小说中瞎和尚的意象,作为算命先生,课一卦安排姐姐回来看望父母的时间。“我今异物,父母觌面,不啻河山”(小说语,不是人类,要想见父母一面,不亚于相隔万水千山),两界跨越的距离如山川河海相隔,连绵不断。后一段说珠儿告诉“昨日”(小惠在世时)与小惠异界同梦的爱人(楚江王的小儿子),说他曾经热爱亲吻过的山川河海,因战争导致的创伤己经痊愈,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后面的叙事作一铺垫)。山川河海醒来,被尘封的阳世记忆也重新苏醒,小惠见其父母,不在“不啻河山”。楚江王儿子同意小惠记起阳间的事,回娘家看望父母,甚至还救回李化一命。
这一段之后接了长长的过门,极其漂亮的板胡,悠扬绕梁,将进入另一个招魂的场景。
第四节:不要在先祖的序列里寻找自己/不要用生命为时光去乞讨身体/时间一直在结界延伸去留无门/晨雾寒窑的海市冰封所有的眼神。
这里,前段的两个“不要”没有指明主体,就是一个泛指。既不要在先祖的序列里寻找自己,看你的前世,又不要用生命(今生)为时光去乞讨身体,预见你的来生。每一个人都是当下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时代的特点,不要在当前的纷繁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当前生存的意义。后段是对前段的哲理解释,当前的时刻就是时间的结界(佛教术语,一个界区限定了活动的范围),既回不到过去,又同时在延伸,包括此刻也将进入过去的范畴,不会停止不前,因而去留无门。尘雾寒窑的海市蜃楼,也是一种即将消逝虚幻泡影,让人停留在当下的虚幻中,像冰封的眼神一样停滞。然而,这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过往,要在虚幻的繁华中清醒地保持自己原则。
这一节是前三节与后五节承上启下的一个过渡,后面将要脱离聊斋文本,审视历史,进入一个宏大的叙事与想象的空间,也就不必再用小说的概念去理解后面的歌词。
第五节:我要去看看废弃的故国家园倒塌的神殿/谁在法坛藏牌弄千谁在幻化人寰/我要去看看他们往日出征遗弃的老狗/有多少祭奠的三牲多少的祷言。
这一节及其后,以楚江王和少爷所处时代的战乱(黄巾军之乱)为背景,这也是引入少爷的作用。“我”,可以是珠儿,也可以是其它第三者(化为珠儿这个角色,与亡魂进行对话)。我要去看看因战争而废弃的故国家园和倒塌的神殿,去看看究竟是那个神破坏了规矩在法坛里藏牌弄千,弄虚作假,引起了凡间的动乱而幻化人寰,粉饰太平。我要去看看姐夫他们出征时遗弃的老狗,问问牺牲的姐夫死后得到了多少祭奠他的三牲和祷告的的祷言。狗是最忠诚的,不像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它会始终守在家里,它的灵魂会记得珠儿的姐夫死后他的家里究竟得到了多少抚慰。
史载周伐商之前,以三牲(牛羊猪)祭祀,祈祷成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前段看家庙,后段看战争,招魂自然少不了这些问题。这是歌词要点醒的现状。
第六节:我要问问他穿越了多少次劫难何时能回来/问问他山水相逢的命运谁在替她安排/我看见翻阅时光有人撕毁了序言/无法接受这失控的日子所以谎话连篇。
前段,我(珠儿)要问问姐夫,在战场上的人要经历多少劫难才能回来,才能回阳间重新做人,我要问问姐夫,谁在替她(姐姐)安排与父母的山水相逢。这种两句各写一个概念互相对照的句法,在刀郎的专辑中多次使用。后段,我看见了翻阅时光时有人(指藏牌弄千的神)撕毁了序言,违背了诺言,破坏了正常的秩序,置身其中的所有人都将裹挟在历史洪流中,事情变得失控,这时候谎言一个接着一个,企图掩盖失控的局势。这一段从个人层面上升到社会层面。当失去秩序,人类被无情抛弃,无法自主(少爷和小惠就是无法自主的具象),日子就失控了,剩下只有连篇的谎言。
这段之后,就没有过门了,节奏紧凑,一气呵成。
第七节:我那双火焰闪烁 咄咄逼人的眼睛/因为狱卒与囚徒共用而精疲力尽/我要拥抱你 东岳大帝 我的神啊泰山/你给我高傲 永恒闪耀的光环。
这一节是将前节抽象出来进行评述。前段,我(评述者,作为跨越两界的珠儿还达不到这一能级)有一双通阴察阳的眼睛,能看透所有光怪离奇的东西,要用这双火眼金睛去识别这个社会里的看守人、秩序维持者(狱卒)和被看守人及违法乱纪者(囚徒),却发现秩序已经混乱、文明已经崩坏、人们不能自主,以至于难以辨别是非而让人精疲力尽了。后段,他呼唤神的帮助,祈求泰山神的光环照耀,以面对世间的邪恶和不公。东岳大帝,又名泰山神,是道教的山神五岳大帝之首,掌管十殿阎君,具有主生、主死、主祸福的重要职能,是统辖阴阳界的最高神明。
第八节:他的眼睛 将是我孩子 的眼睛/他的双手 将是我孩子 的双手/我们都 曾经是一群 活得真实的人/请你用灿烂的笑容 理解我的人生。
这一节写招魂。前段,是向神祈福的具体内容,祈求东岳大帝的能力(眼睛和双手)能赋予给我孩子(“我孩子”是一个虚指,可以是亡灵的后来人)。后段,我们都曾是一群活得真实、善良的人,原本都有真实的自己,却因为社会的畸形变得扭曲,神啊,用你的灿烂笑容,给予你的子民们风调雨国泰民安的生活。也告示,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活得真我,不能因畸形的需要而去随波逐流,这也依赖于上一节社会形态的纠正。
第九节:在宗祠里供奉的 古老的血统/不会因 宫殿的辉煌 而交融/所有怀着 柔情蜜意 消逝的灵魂/相会在黑夜分娩 月光的子夜时分。
这一节继前节写招魂。前段,宗祠里供奉的古老的血统,包括那些为和平奉献了生命,在宗祠里供奉的古老的先辈的名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断代的历史和传统,它不会因为上层管理人的辉煌粉饰而融合变更,甚至腐蚀,后辈们会记住你们的名字,传承你们的血统(精神)。后段,那些善待和正视历史情怀(怀着柔情蜜意)的灵魂,那些为守护历史和传统的高尚的灵魂(消逝的灵魂),都相会在黑夜分娩月光的子夜时分,等待重生。歌词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对山河的热爱,对幻化人寰者的厌恶,对和平的祈祷。“黑夜分娩月光”一句的艺术性很高,黑夜和月光是相对的,也是同在的,分娩是经过孕育而产生结果的那一刻,光明从黑暗中来,是新旧交替的时候,暗喻希望的转折在子夜时分(子夜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
这一节比较难理解,可以把音乐结合起来找感觉。最后是非常急速的说唱,背后的和声是从第六节的一个声道剥离出来的。和声是衬托,让听众能继续保持之前的情绪。但说唱部分是越来越平静,直到“子夜时分”就戛然而止。表现做完招魂法事之后的平静,从激昂的情绪中清醒过来,独自站在深夜寂静的法坛上。法事已经结束,宗祠里的祖先,并不因招魂有什么变化。招魂也就是一个形式,什么也招不回来。最后两句是从虚空中看到的,在激烈情绪忽然安静下来时,会敏感地关注到那些很细微的东西。所以看到了,那些柔情蜜意的灵魂,在夜空下、月光中相会于子夜。
从上述分析解读,可以看到,整首歌是一个递进的情感表达,从个人命运、社会秩序、历史湮海、再到国家法器不同层面逐一述说,最终合起来的核心思想是:无论小到个人,大到社会国家,都应有原则,作为人要自我秉持的底线,作为社会或国家,需要把握边界、维持秩序,这也是珠儿作为在阳间阴间的联系人的存在,也是作者以歌声吟唱秩序维持者的目的。
(4)罗刹问理
蒲松龄《罗刹海市》,讲商人的儿子马骥,跟别人去海外经商,到了“罗刹国”。罗刹国以丑为美,该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地方长官);下焉者,亦邀贵人宠,故得鼎烹(得到赏赐的食物)以养妻子。什么是美呢?当朝相国更是背生耳,三孔鼻。下层官员也是外貌狰狞怪异。后来,马骥与罗刹国村民在一次海上旅行中,误入了一个美丽的仙境——海市。这里的君正臣贤,夫义妻贞,人们以真面目示人并得到尊重,不以出身论贵贱,而是以真心换真情。马骥在海市得到龙君赏识,将龙女许配为驸马都尉。三年后,马骥闻玉鸟哀鸣,辄起思乡之情。龙女深明大义,准马骥归乡省亲。
刀郎《罗刹海市》采用靠山调。靠山调起源于天津,是东北二人转十大主调之一。全歌共四十六句,网上对歌词有众多解析(如,《刀郎<罗刹海市>46句歌词寓意全解析》)。这里,就不再重复,仅聊聊其哲理。
蒲松龄原著讲中原向西26000里为罗刹国,歌词“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正好是回指中原。因此,刀郎是讽刺社会上以丑为美的乱象,赋形于“四大丑角”——又鸟、马户、勾栏客和公公,与良驹“马骥”的不得志形成鲜明对比(龙游险滩流落恶地/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
歌曲的语言也碎片化,红描翅、黑画皮、绿绣鸡冠、金镶蹄、煤蛋儿生来就黑。在西北的俗语中,“煤蛋”的特指,是骂人的话,尤其是“黑煤蛋”。
歌曲对具象“驴”、“鸡”从形式上解构为“马户”、“又鸟”(“马户”、“又鸟”在汉语中又是特定的词),从中寻求新的解读和理解方式,以揭示其内在的含意和问题,产生新的思考和认识。解构的手法,又如“女子为好非全都好”。
“驴”、“鸡”解构为“马户”、“又鸟”后,“马户”和“又鸟”(失去原汉语语义)就成了“字符串”的“形式语言”,如果对其给出新的指称,那么“马户”和“又鸟”将不再是“驴”和“鸡”。可以将“马户”指称为老虎,也可以指称为大雁。马户可以是某个统领,又可以认为是“鸡”,于是,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卧,以为自己是只鸡,不知道他是一头驴(暗示培养不出能唱的公鸡)。这就是歌曲的缠绕句式:到底那马户是驴还是驴是又鸟鸡(第42句),还有第43句、第44句。这就给出了歌曲新的含义。第42句,存在如下映射关系:“驴”解构为“马户”,“马户”被指称为“又鸟”,“又鸟”被指称为“鸡”,于是,哲学家也搞不清那驴是鸡那个鸡是驴(第43句),那鸡是驴那个驴是鸡(第44句)。被缠绕句搞混了。
刀郎不一定学过指号学(一种关于指号即符号、记号或指号过程的系统理论),但从维特根斯坦那里得到了语言哲学的灵感。
第39句引入西边的欧钢有老板,即欧洲钢铁工业巨头、维特根斯坦的父亲是卡尔·维特根斯坦,家族的经济实力既为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提供了无需担忧经济问题的环境,不需要学专业技艺以谋职,而专注于哲学研究,又影响了他对问题洞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在20世纪的语言哲学和逻辑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据说,“认识你自己”被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人们往往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但却难以看清自己的本质和价值。同理,维特根斯坦也提到,“一个人能够看见他拥有什么,但看不见他是什么”。揭示了自我认知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所以,“不欺骗自己是世界上最难的事”,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在一个说假话骗人能获得很多好处的环境里,说真话的人会越来越少。”他又提到“请不要玩弄深埋在他人心底的东西”,要尊重他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成功,重要的是与他人建立真诚的关系,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这也是《罗刹海市》给我们提出的思考。
神剧《天道》中,丁元英说“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你,你就不是你了”。所以马户不知道自己是马户,如果它知道自己是马户就不是马户了;又鸟不知道它是又鸟,如果它知道自己是又鸟,就不是又鸟了。归根结底,人,要认清自己。批评别人易,认清自己难。所以刀郎在歌里说: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罗刹海市》的歌词以高密度的信息引发了网上的热议(不要认为听众听不懂),加之民族音乐理论知识繁巨,这样富含文化内涵与思考的用心作品,在当下流行乐中并不多见,歌曲传达了普通人想说的话,对社会的思考,对黑白颠倒的讽刺,与每一个普通人产生灵魂上的共情共鸣。
以上是刀歌四问。
写作后记
我小时候随母亲生活在苏州,住清州观前。在儿时的记忆中,刻下了小桥流水、杏花雨巷的印象,是听着评弹长大的,听惯了三弦、琵琶、中阮。小学就读玄妙观旁边的梓义小学,小学后面是著名的梓义公所。有时,还要给拙政园的金鱼送鱼食。也喜欢到蛇王庙凑热闹,吃清州观前采芝斋的粽子糖。可惜,不少小桥流水现已填成了马路,市中心的梓义小学及娄门口的蛇王庙已拆建为市场什么的。物质的形态不见了,它们流逝在苏州城建的长河中,其名字也将随老苏州人的记忆而逝去,后来人都不知道了,但苏剧、评弹、昆腔还在。
中学后,因父亲在成都工作而住成都,有几次乘船过三峡留下了清新而深刻的记忆。到成都后,小伙伴听不懂我说的话,就下决心学川普,一种川西官话。
长大后去了皋兰山下、黄河岸边,与西北风沙和甘青花儿为伴几十年,形成了金戈铁马、戈壁驼铃、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印象,在六十四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不少地方留下了足迹。也习惯了秦腔大净的吼叫、民歌时调的委婉,以及黄土高原的西北风。
无意之中,刀郎的旋律唤醒了血脉中的音符,只是听着顺耳了,就想写点文字,随便聊聊。但我不是稻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