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茶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suiyang

博文

刀歌与稻米——(六)山歌四问

已有 211 次阅读 2025-4-27 08:50 |个人分类:池蛙集|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六、山歌四问

 

《山歌》的序曲:九州山歌何寥哉/一呼九野声慷慨/犹记世人多悲苦/清早出门暮不归。据传已为某战区选用。

山歌四问:花妖问情,翩翩问仙,姝儿问道,罗刹问理。

1)花妖问情

《聊斋志异》中并没有《花妖》这一章,刀郎的《花妖》是借用了聊斋中《香玉》这个故事的灵感。

《花妖》一出,西湖就有爱情三悲剧:梁祝、白蛇传和花妖。就凄美而言,花妖为最。但要成为戏剧,花妖还有很大空间。不像梁祝,有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楼台会、化蝶等情节;也不像白蛇传,有游湖借伞、结亲、酒变、盗仙草、断桥相会、水漫金山、合钵等情节。

《花妖》讲述了一个农家小子(褐衣)与一位富家千金(腰上黄)的恋爱故事。本来是寻常而平淡的故事,但刀郎却化腐朽为神奇。

千金家不允许小子的恋爱,就狠心害死了他(褐衣红)。小姐悲痛欲绝,殉情而去。阎王爷也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允许他们不喝孟婆汤,来生再续前缘。

可惜,“寻差了罗盘经”。“君住在钱塘东,妾在临安北”,你来到杭州是秦时,我来到杭州是宋朝,相隔一千多年,怎么能碰得上呀。只好再等下一个轮回。

歌词中五次提及杭州,分别是钱塘、临安、泉亭、杭城、余杭。杭州在周代以前的称谓是“余杭”,秦统一六国后称“钱唐”,新莽时期“钱唐”改称“泉亭县”,东汉复置钱唐县。至隋开皇九年(589年)首次出现“杭州”的称谓。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沿用至今。1129年,宋高宗南渡,在杭州设临安府。歌词中,不同的称谓代表着不同的时代,用杭州地名的演变讲述了一个穿越千年的凄美爱情故事。上下五千年,没有一首情歌,在同一个地方,写出了时空错位的迷离悲切和执着等待。

我在时间的树下等了你很久,这一生,还是等不到啊。就像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追呀总追不到;该回首道别了,像夤夜的风灯,天快亮了,灯要灭了;又像花墙下枯萎的黄花,已处弥留之际。一次次的轮回,都等不到你,我就是那千年年轮上流浪的眼泪,月光下,一江水冷、满城汪洋啊。林妹妹的眼泪,也不过只是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你能闻到我留在风中的胭脂味,见到我刻在江畔上的诺言。我的心已破碎,像流沙放逐在车辙旁,他日你再返,好减轻你颠沛世上之苦啊。

这里,有刀郎的悲剧三篇:《花妖》、《镜听》和《瓜州渡》。

刀郎的《镜听》以清乾隆年间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为历史背景,讲述一名军嫂用“镜听”这种古老的占卜方式,在除夕夜,希望能得知丈夫的下落,盼望他能早日平安归来。歌曲以山西民歌“闹五更调”为蓝本,采用唢呐和管子作为主要乐器。管子古时称“筚篥”(悲栗),或“笳管”,起源于古波斯,由汉代龟兹传入。管子音色明亮,声音粗犷,高亢激越,适合演奏悲情乐曲,增添了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五更鼓声依次响起。一更鼓儿天,他一去金川十呀么十八年,他星夜兼程,带来原野/他带来穹隆/赤裸的穹隆,带来她的天地,原始野性的生命力。二更鼓儿敲,泪珠儿对对往下掉。三更鼓儿咚,窗棂不动哪里来的风,她知道是他的魂回来了。四更鼓儿催,天上鸿雁往南飞,故事淡出,暗示女子已经追随她的丈夫而去了。没有“五更鼓”,留下极大的遐想空间,预示绝望与殉情的悲惨结局。

她的身体与她的遗忘两句,是用缠绕句式赞美她的美丽和对丈夫的思念。缠绕句式在海子的诗歌中也有出现。

大小金川叛乱平定后,清政府即“改土归流”。自明清以来的“改土归流”,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功成。

和《花妖》、《镜听》讲述个人爱恨不同的是没奈何调的《路南柯》,这是一首蕴含着家国情仇的大曲,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以及对家国情怀的讴歌,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付出巨大牺牲的人们的敬意。没奈何调是流传于甘肃青海的民歌调。

《瓜州渡》借用冯梦龙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描述人生的悲歌,现在在镇江与金山寺隔江相望的瓜洲古渡景区江边,建有沉箱亭。

关键是对歌曲的第一个字“我”如何解读,如果解读为作者或读者,则对着河面和她(杜十娘)对视(对话);如果解读为杜十娘,则站在船头对着河面(镜面)和自己在水中的影子对视(对话)。刀郎为听众留下想象的空间,但歌词直白易读。在温暖的南方,桃李芬芳,十娘却成了流落在南方奈何桥上的羇魂。那朝欢暮乐的月圆夜未央,如今此情变成了回忆,回忆、回忆已不在。十娘并不惧金山神庙的礼教、世俗万里的围墙、人心荡漾的睥睨目光,百宝箱已够他们在杭州快乐生活一生,但她畏惧信任的崩塌,以至于“请不要说我是你的爱人,我怕我的眼泪/眼泪/眼泪,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这种伤痛,让人完全绝望,失去了做人的意义和勇气。“只希望伤痕如你一样的魂,好好散落在荒丘,不要一不小心又转回了人。”和花妖千年轮回的等待不同,她宁愿做一个孤魂野鬼,也不愿转回为人。就像一首网络歌曲唱的,“人间再好百花儿开,下辈子不再来。”还有什么样的悲痛呢,《瓜州渡》演绎到了极致。

比起网上某性的盲目觉醒、异化的心灵鸡汤,三悲剧均以轮回循环作为结构尺度,烘托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探讨生命、爱情、牺牲等主题,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爱情价值的思考、反思与选择。

与上面的悲剧不同,刀郎《西米巷》则是对情感的另一种细腻描绘和深刻理解,其灵感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即马湘兰与王稚登的传奇。马湘兰原名马守真,喜画兰花配竹,故名马湘兰。其画作为国内外名馆收藏。歌曲似乎在说,人生中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也许是有缘无份,但应珍惜每一时刻,也需要静心等待,给出了另一种情爱观。西米巷(因米行所在)现名西美巷,是苏州的一条街。巷中有况公祠,纪念三青天(包拯和海瑞)之一况钟的专祠。

顺便提一句,另一能诗能画能书的柳如是,有诗集画作尺牍传世,今人陈寅恪先生著《柳如是别传》,宋词先生著《南国烟柳》。

 

2)翩翩问仙

《聊斋志异》中小说《翩翩》讲翩翩和罗子浮的故事。梗概是:罗子浮少年父母双亡,随叔父生话,后误入烟花柳巷,染病待死,乞栖寺庙,遇上仙女翩翩带至仙境,克病结婚生子,衣食富足。然而,涅槃重生的罗子浮不甘平静生活,为了自己和儿子的富贵抛下翩翩,重回人间。待再忆起翩翩,想回故地找寻时,已是黄叶满地,洞口路迷,遂涕零而返。

歌曲《翩翩》,前半段讲韩信的故事,后半段讲罗子浮的故事,曲子用道情调。歌词本身就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朦胧诗,言语简炼、意象丰富、思辩深刻,引人入胜。

首句,“谁不是错过了四下报更的鼓声”,点出了韩信落魄时被亭长朋友之妻赶出家门的典故(她四更起床偷偷煮饭自己吃了不给韩信留饭)。后来,韩信一生建功无数,创造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战例,继而,有“罂缶渡黄大破魏王豹”的典故,如歌词“罂缶的酒瓶化来绮纨与楼阁”。从汉元年(前206年)十一月暗渡陈仓,到汉五年(前202年)十二月,在垓下四面楚歌,展开决战,不过四年时间,“总有人偷偷拨弄镜月的指针”,在改变另一个人的人生,无法让人随遇而安(镜月,镜花水月,虚幻时空)。季桃和韩信凄美的爱情也过去了,“绿芭蕉红樱桃孑然一身的过来人”。“未曾走到绝境路彼岸花不开”,佛语中的红色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法华经》),一种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花。世人对荣华富贵(绮纨与楼阁)的追逐,在没走到绝境时,不会轻言放弃(用佛家思想定下歌曲的基调)。然而,要知舍弃、知进退,不知激流勇退的韩信,最后,“辛酸只为长安远倒卧在琼台”,被吕雉杀于长乐钟室,结局悲惨,令人唏嘘。

后半段,她(翩翩)也曾是越过了银河万里的荒原,他(罗子浮)也曾是划破了绚烂流落在人间,故事从帝王将相回到平头百姓,“唯有那不眠的凭栏与情仇依舍”。无论是韩信的云摇(宋之问,风举云摇入紫微),还是罗子浮的雨散(宋程垓,似云收楚峡,雨散巫阳),“是云摇是雨散都在同一个摇篮”(蓝采和用竹篮打水,受何仙姑指点,垫上几张荷叶,于是蓝采和的花篮内蓄无凡品,包罗万象)。

最后,歌曲以“邯郸梦啊古今同”作为词眼,进行总结,点明主题。“小心那流射的海市售卖开花杖”,只是海市蜃楼般的瞬时欢娱和幻象,与之相对的是“荣华易去青山处处英雄冢”。人生的理想、画饼都很绚烂,但青山处处埋着英雄的枯骨,世间处处流唱着英雄的挽歌,大多数人毕生的追求只能是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这时,道家的思想再次出场,“蓝采和啊醉酒当歌/红颜易老转眼桑田泛清波”,化用(唐)蓝采和《踏歌》的诗句。世间悲苦,何来救赎?竹篮打水,醉酒当歌,活的是气势和格局。“醉酒当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逃避,而是一种洒脱。道家之无为,全在于心境的豁达。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道禅之气,慨叹旷达。《翩翩》一曲汇聚了儒、道、佛三家的语汇与传说,就看读者与听从如何选择。

 

 

 

(待续,下篇:六、山歌四问(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049-1483585.html

上一篇:刀歌与稻米——(五)刀郎与海子
下一篇:刀歌与稻米——(六)山歌四问(续)
收藏 IP: 219.245.150.*| 热度|

2 王涛 刘进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8 1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