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O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POP

博文

岐黄医学能否引领现代医学?

已有 631 次阅读 2025-3-20 10:39 |个人分类:自然人文信息力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岐黄医学的体系连接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医疗、系统体系。它是中国天(宇宙生存环境)、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社会环境(价值观念体系)的心物、心身、心理操作三者之间关系的谐振力学体系。

        谐振.png

        这需要三个理论基础:

        (1)日地-日月的信息能量调谐

image.png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 知乎   image.png 

            这个调谐的原理,由古天文、历法确立,并形成标准体系。太阳作为“信息源”,对地理环境调谐,形成热力变化。在地理上体现为“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中国古天文发展了系统的测量体系。这些方法学为现代天文学吸收,而沿用。

        (2)地球物理环境能量谐振

        热力形成从能量变换,形成变动的信号,。地理的气候系统由于调谐,而形成周期性变化。中国建立了“节气”描述了地球地表的气候、物候、水汽、植物,人类行为等,由于热力调谐,形成的“物候”变化。并采用了二进制编码,建立能量的信息描述,也即“消息”(消长)。这是“广义信息能量性质”的。不见于西方科学和医学。且是数理意义的。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3)自然地理的物候模式变化

              image.png

         自然地理的热力调谐,引起地表环境的谐振模式变化:水循环模式。中国科学建立了这一模式“时间”的“模型”表达。它用循环圆的方式,表述了这一自然行为模式。这一模式,必然导致一个自然地理中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出现,也就产生了一个关键模型:五行模型。

image.png

        关键是五行关系,对人体如何进行“信息调谐”。需要建立五脏关系的系统控制模型。

OIP-C.jpg

        (4)脏器热机模型

        人体的脏器,以循环系统为连接,以ATP-ADP为主要热力转换的化学循环,形成“机械热机”系统。与“物理机械热机等价”。这是它的“功能属性”。则人体脏器的转换为“物理热力学”。它的机械效率,转换为“热力学”描述。

image.png

            人体热力学,受环境温度、人体自身热力调谐。《伤寒论》是人体热力学在人体的体现的关键发现体系。

image.png

            脏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热机协同工作体系。机械热机和热力学是连接五行和脏器的关键机理和机制。

            (5)人类热机调谐的因素

         image.png

        在中国科学体系中,建立了影响“人体热机”效率的,生活环境的动力学因素:暑、热、湿、燥、寒、风。它也是现代热力学、大气力学关注的领域。中国古典科学建立了“五运六气”的循环模型。它是人类对气候环境的周期性循环的数理描述,不见于西方的唯像学体系。这是中国古典科学非常重要的发现。

       image.png 

image.png

            (6)人与自然环境的时空模式调谐

生物钟.jpg  子午流注.jpg    子午流注.jpg

            太阳通过神经通路,对人体热机系统进行生物信号的调谐,中国建立了“子午流注”的谐振模式。西方医学,在寻找“信息通讯”的生理链条。

         人体的热机,通过两路的“油门”的正-负,实现热机功率输出的消与息的控制来实现。

交感和负交感.jpeg 

            对人体热机进行调谐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能量、食物、化学环境、水、土壤容器。这时,就可以看到医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是中国医学概括出来的人的通信的基本原理。

image.png

        在人与自然之间,中国古典科学就建立了宇宙环境、热力环境、人体热机、调谐的信息通讯的谐振关系。它是广义信息学意义的。西方对生物学理解的关键之一,是“生化信号”意义的。是生理通信信号意义,或者说,是“介质”意义的。这两个科学系统的连接性就显现了出来。中国古典科学已经建立了脏器到自然层次的信息通讯的整体模型。西方生物信息学,不分确立了亚层次的“通讯介质”的“信息学机理”。或者说是“信号搭载”的“模拟信号”原理。

        这就决定了中医的药理,和西学的药理,在根本上分界。中国医学的药理,建立在人文地理基础上的,人体热机的状态“调谐”。西学的药理,在能量-信息介质上的工作,部分有效,不能全部。回到整体功能的整体功能学与亚结构整合是趋势。随着岐黄理论体系的数理公理化,这一趋势,会逐渐显现。这也顺便实现人体生理学机理的统一和生物学的统一。以成为当代的趋势。

它们互为瓶颈。中国经典意义的岐黄医学体系,既是古典意义的,也是现代意义的。确立这一体系,中国的古典科学体系,面临的的可能是“数理公理化”问题,它面临的从来不是科学化问题,也不是文化学问题。

       岐黄体系,在应用中,显现为文化学(日用而不知)。在数理表征上,和易学合体。在现代意义上,是现代生物学、心理学、人文科学数理公理化的瓶颈。

image.png

参考文献

数理心理学:广义自然人文信息力学

广义自然人文信息力学.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8362-1478447.html


下一篇:人的机理走向统一性会在哪几个逻辑底层开始?
收藏 IP: 223.76.127.*| 热度|

4 孙颉 许培扬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