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心理学是解析性质的。它地对心理内容和心理结构和功能的拆解。形成了关键性质的理解。但是,对西方心理学的统一,是整体性质的。
(1)它的认知结构和功能。
(2)记忆属性
各个阶段的记忆器,及其属性,又可以表述为
(3)考虑到生物性结构
考虑到人的生物性,它的结构 需要进一步进行拆解。在拆解中,并不违背心理学的SOR模式,SOR模式最初产生于生物学,这就意味着对它的拆解,天然的会和生物性连接在一起。对西方心理学的统一,天然的会拆解为三个基础问题:
(1)心物问题;
(2)心身问题;
(3)感知与思维加工问题。
在哲学上,对SOR的模式问题,又会体现为刺激问题(物质论)、认知论、经验论、伦理论等问题。对心理机制的统一,伴发的就是几个领域的统一。
本质上,就是找到人的“信号系统”的工作机理问题,也就是各个功能结构的“信号功能”的数理表述问题。
若西方心理心理学被统一(见上篇博文)。则首先需要在方法学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1)精神信号的测量和度量。
(2)神经信号的测量和度量。
(3)生理信号的测量和度量。
上述三均会指向:人的在各个信号系统层次的可以用于“因果律构造”的“直接变量”是什么?
西方心理学在精神层次,遇到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度量衡”问题,也就是在精神层次,对“主观量”进行定义和度量。或者说,在西方心理学的“唯像学”中,是否已经分离出了“主观量测量”的“度量衡”方法和标准。
(1)心理物理,是心理学第一个标准化的领域。物理量的度量和测量是由物理学确定的。物理量转换为心理量,对心物量的测量,心物发展了系列方法,使得对心物的主观量,以物理量的量纲形式,呈现了出来,它是客观性质的。这一特性,自然促发了心物函数的发现: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
(2)主观量度量。
主观的语义量,需要进行测度。计算语言学、潜在语义学是常用的方法。但这并不够,利用多元测度得到的维度,是通过“概率”和“频率”进行测度的。概率和频率,并不是“主观心理量”,它需要转化。心理学测量学,发展了“心理常模”。这是一种把心理主观量转换为“频率”的“间接测量法”。
从数理上讲,“心理常模”就是“主观量”的“度量衡器”。这是西方心理学走向“客观化”的基础。也是用“数理表达”的基础。这是“统一性”需要借助量,才能走向量和量之间的关系。这至关重要。也就意味着,把“常模方法”,升级为“主观性度量”的“度量衡”。(数理心理学:心理空间几何学)
在语义学中,由频率生成的“维度”的含义,困扰已久。而借助常模方法与语义的合体,得到人的主观成分的方法,在心理学中的情绪模型、人格模型中得到验证。这是现代心理学方法中,需要坚持的方法学。
由于有了主观量测度,心理量的人格p、价值变量v、评价变量v等均可以度量,构造这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自然就可以得到“精神因果律”的方程组。(见前博客)
认知心理量,同样采用了主观量的度量衡,心物的度量衡,则认知心理学的加工和信号构成,也就可以得到,从而成为“认知因果律”。(见前博客)
(3)认知神经变量
认知神经则不同,它需要建立认知信号(物理、心物信号、主观信号)和神经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领域,主要采用两类方法:(1)神经频率发放的膜片钳记录。(2)与神经活动有关的诱发信号。eeg/erp/fmri/eyetracking/nis等。
因果律,需要建立认知信号和神经频率之间的关系。这意味着认知神经规律需要的量的规则:(1)物理量和心物量和神经频率f之间关系。也即编码关系。(2)其它则是相关关系。
膜片记录方法是神经科学发展起来的关键方法,它是神经功能的编码量。在这个量基础上,我们就会得到神经与认知信号之间的编码规律(数理心理学:心物神经表征信息学)。其它,由于相关性,并不能直接促成认知神经规律的“量”的逻辑关系出现,或者很有限。前者盛行于生物学领域,后者盛行于认知神经领域。尽管活跃,难以抵达“数理表述”的领域。
则西方心理学统一后,能够坚持的最为可靠的科学方法可能包括:
(1)心理常模。
(2)膜片钳记录。
它是最靠近规律数理表述的方法。而这两者恰恰是方法学上,最容易被忽视的方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