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编辑荐读精选了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于 Buildings 期刊的5期优质文章,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梁的耐久性研究,新型复合锚杆抗拔桩研究,多粉自密实混凝土混合料设计方法开发,基于多传感器的办公楼占用预测和基于空间句法方法论的客家传统民居比较研究,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buildings
1.Long-Term Monitoring of RC Beams under Different Partial Alkali–Silica Reactions: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
不同部分碱-硅反应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长期监测:实验结果与约束机制
Feng Sheng et al.
文章亮点:
(1) 碱-硅反应 (ASR) 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现有的大多数ASR研究都是在不考虑约束的情况下进行的。然而,在实际结构中,ASR引起的膨胀和开裂会受到各种约束和边界条件的影响。
(2) 本文对四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加速ASR试验,以浸入深度和位置为试验参数,研究了钢筋约束下ASR混凝土的膨胀性能。并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膨胀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了区域膨胀指数来量化梁各区域的损伤程度,并研究了钢筋对膨胀率的影响。
(3) 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梁上不同测量点的膨胀起始、速率和最终大小存在明显变化,这取决于浸泡位置和深度。直接浸泡在NaOH溶液中的区域膨胀率较高,靠近钢筋区域膨胀率较低。然而,钢筋梁截面的应变分布和梁高度满足平截面假设。
2.Development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Analysis of a Novel Uplift Pile Incorporating Composite Anchors
新型复合锚杆抗拔桩的研制及力学性能分析
Zongyuan Mao et al.
文章亮点:
(1)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特定情况下 (如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必须考虑地下结构的抗拔性能。地下水浮力对地下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构的上拔变形和刚度降低。因此,制定有效的抗拔措施成为研究的重点。
(2) 目前对抗拔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创新桩型,揭示其失效特性、承载机制、侧向摩擦阻力和极限承载能力。然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抗拔桩仍然是工程实践中的首选,因此很难避免传统桩型的固有局限性。
(3) 本文针对传统抗拔桩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复合锚杆抗拔桩,以钢绞线、非膨胀高强灌浆料和高强钢管为主要增强体,解决了传统抗拔桩配筋率过高、材料浪费、受力性能差、易开裂、耐久性不足等核心问题。
3.Development of a Mix Design Method for Multiplexed Powder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Based on the Multiscale Rheological Threshold Theory
基于多尺度流变阈值理论的多粉自密实混凝土混合料设计方法开发
Miao Lv et al.
文章亮点:
(1) 自密实混凝土因其在新鲜状态下具有高流动性和抗离析性得到广泛使用。但其性能易受成分和剂量变化的影响,给混合料设计带来困难。
(2) 通过微坍落度流动度试验结果计算出的浆体阈值可以预测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但该方法在处理复配粉末时预测精度不足。现有的阈值计算公式中,粉末材料的特性都是通过经验值来描述,没有考虑各种粉末的具体性质。
(3) 本文重点研究多尺度流变阈值理论在复配粉末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应用。通过对粉末材料特性,特别是D50和Span的研究,开展粉末性质对浆体阈值的影响。
4.Multi-Sensor-Based Occupancy Prediction in a Multi-Zone Office Building with Transformer
基于多传感器的带变压器多区域办公楼占用率预测
Irfan Qaisar et al.
文章亮点:
(1) 准确预测建筑物占用率对实现以居住者为中心的控制至关重要,有助于实现零排放和脱碳。尽管现有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在建筑物占用率预测的已取得了显着进展,但它们在复杂现实世界场景中的应用分析仍受限。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占用率预测Transformer网络 (OPTnet)。将多传感器数据 (建筑物占用率、室内环境条件、暖通空调运行) 融合并输入到Transformer模型中,以预测未来多个区域的占用率。
(3) 通过实验分析和与其他预测方法 (例如决策树、长短期记忆网络、多层感知器) 的比较,证明了OPTnet方法在不同时间范围内的优异性能。性能的提高表明它有潜力增强HVAC控制系统和能源优化策略。
5.Landed and Roote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Hakka Dwellings (Tulous and Weilong Houses)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of Space Syntax
落地与扎根:基于空间句法方法论的客家传统民居 (土楼与围龙) 比较研究
Li Hu and Tao Yang
文章亮点:
(1) 土楼与围龙屋均为客家传统民居的重要类型,其建筑形态与客家的历史渊源、社会组织和文化价值观息息相关。既有研究主要关注中原传统宗法礼制和儒家思想对客家传统民居物质形态的影响,而较少从空间本体对土楼和围龙屋进行比较研究。
(2) 本文分别选取了三组,共6个土楼与围龙屋的典型案例,以空间句法作为分析工具,比较不同类型客家民居的潜在空间秩序和组构,并将其与客家社群和文化在各自地区的异质性进行关联研究。
(3) 研究表明,虽然从直观的几何空间结构上看,土楼和围龙屋都以祖祠为中心,但在空间组构的对比分析上,围龙屋的世俗空间与仪式空间是分离的,提示围龙屋客家社群世俗化程度的提高与仪式化程度的降低,这与围龙屋、土楼相关客家社群的“中心-边缘”分布特征相吻合,粤东与闽西两个地区的客家社群呈现出来了“落地”与“扎根”两种不同的社群生存范式。
Buildings 期刊介绍
主编:Prof. Dr. David Arditi,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期刊领域涵盖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的维修和翻新、施工管理、建筑与环境、能源与建筑、建筑的运营维护和建筑设计等。
2023 Impact Factor:3.1
2023 CiteScore:3.4
Time to First Decision:17.2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3.6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