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说得比较隐晦,施一公院士说得很直白
武夷山
我刚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施一公的呐喊: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其实此文发表于2021年2月。
文章有以下两段话:
我对基础研究也有一个看法。我们国家非常强调成果转化,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加强转化”。但我想问一句,转化从哪儿来。我们的大学是因为有很多高新技术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呢,还是我们根本就不存在这些高新技术?我认为是后者。我们的大学现在基础研究能力太差,转化不出来,不是缺乏转化,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
当一个大学教授有了一个成果,无论是多么基础的发明,只要有应用前景和产业转化的可能,就会有跨国公司蜂拥而来,我就是个例子。我十四五年前,有个简单的、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发现,就被一家公司盯上了,主动来找我。这些公司就像那些禁毒的狗一样不停在闻,在看,在听,他们非常敏感,不可能漏掉一个有意义的发现。
上文中的黑体字的意思,也是我的看法。我在“美国教授中的保守派为何很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41630.html)一文的最后,隐晦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这里是分析美国教授队伍中缺乏保守人士的现象。其实,我们如果认可这里的分析逻辑(认知影响着决策,即使认知不符合实际情况),则国内的某些现象亦可得到更圆满的解释。我觉得,“成果转化不足”这一认识就深刻地影响着相关决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