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柬埔寨王国的第一个恐龙:来自柬埔寨西南部戈公省下白垩统的蜥脚类腓骨 | Fossils

已有 1202 次阅读 2023-12-5 15:50 |个人分类:学术软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原文出自 Fossils 期刊

Lim, V.; Buffetaut, E.; Tong, H.; Cavin, L.; Pann, K.; Ngoeun, P.P. The First Dinosaur from the Kingdom of Cambodia: A Sauropod Fibula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Koh Kong Province, South-Western Cambodia. Fossils 2023, 1, 49-59. https://doi.org/10.3390/fossils1010006


在东南亚地区最早发现的恐龙来自老挝下白垩统地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的,年代跨度从三叠纪到早白垩世的恐龙化石在泰国发现。后来在马来西亚也发现了恐龙化石。但是尽管中生代地层在柬埔寨多个地方出露,迄今为止没有恐龙化石发现 (疑似恐龙足迹在马德望省曾有过报道,但是最近的地质调查没有找到)。我们描述了柬埔寨发现的第一件恐龙化石,一个来自柬埔寨西南部戈公省下白垩统地层中的蜥脚类恐龙的腓骨。

地理和地质背景

化石发现在位于包尔岛东海岸的一片岩石海滩上;化石点西边是泰国湾,东边是Prek Kohpaur河,舟行离戈公市不远 (图1)。在野外标本侧面出露,保存在异常坚硬的棕灰色细粒砂岩中 (图2)。在收到戈公省环境厅信息后,国家环境部自然遗产司化石研究小组于2021年7月首次对包尔岛恐龙化石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化石在2022年11月被挖掘出来运到金边,然后于2023年3月完全修复。

尽管化石发现在有限的岩石露头上而不是在连续地层剖面里,地层和地质研究确认化石点层位属于“上砂岩组”。上砂岩组是法国地质学家上世纪20年代在印度支那工作期间针对在东南亚很多地区都有出露的一套厚厚的非海相沉积岩层定义的。由于该组地层产出骨化石不多,其地质年代一直有争议,一般被认为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但是根据柬埔寨地区孢粉和植物化石研究以及包尔岛周边地理和地质情况,包尔岛恐龙化石层位明显属于白垩系底部。

11.png

图1. 包尔岛恐龙化石点的地理位置。

化石保存状况及描述

化石是一件近乎完整的左腓骨,但是在发现时已经断成几节,而且表面亦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可能是由于石化之前的搬运以及后来的风化 (图2)。化石全长70厘米,从侧面看略呈 S 型弯曲,骨干纤细,近端明显扩展,关节面近视呈矩形,关节面上具有蜥脚类恐龙肢骨常见的褶皱,表明其上面覆有发育的软骨层。在近端附近有一条明显的脊,与师氏盘足龙 (Euhelopus zdanskyi) 和其他泰坦龙型的“前脊”相对应。腓骨的远端扩展,远端关节面远视呈椭圆形,但风化严重 (图3)。

22.png

图2. 蜥脚类恐龙腓骨在包尔岛岩石海滩上出露风化的侧面。

33.png

图3. 包尔岛的蜥脚类左腓骨 (MOEC-1) 的 (A) 侧视;(B) 顶视;(C) 内视;(D) 尾视;(E) 近视;(F) 远视。amc:前内侧脊。比例尺:10厘米。

鉴定和讨论

包尔岛腓骨具有蜥脚类恐龙的特征,诸如略呈S 形和扁平的躯干和扩展的关节末端。由于三角形瘢痕阙如和前内侧脊发育,包尔岛的腓骨被认为属于非泰坦龙型多孔椎龙类 (somphospondylan),与它相近的是一些亚洲东部早白垩系的类型 (图4),包括中国的师氏盘足龙和神州戈壁巨龙 (Gobiotitan shenzhouensis),蒙古的埃氏长生天龙 (Erketu ellisoni),泰国的诗琳通布万龙(Phuwiangosaurus sirindhornae) 以及老挝的霍氏怪味龙 (Tangvayosaurus hoffeti)。从前内侧脊的发育程度和位置来看,包尔岛的腓骨与长生天龙和盘足龙更接近。这些东亚的种类通常被认为属于非泰坦龙型多孔椎龙类的盘足龙科,但也有人认为盘足龙的位置更原始。因此我们认为包尔岛的恐龙属于多孔椎龙类,可能是盘足龙科的一员。尽管不能排除它是个新属种,但是单凭一个腓骨不可能做更精确的鉴定。

从腓骨长度推测,包尔岛的恐龙个体比盘足龙要大,估计体长约为11到12米。

44.png

图4. 蜥脚类恐龙腓骨近端关节面形态比较,显示前侧脊不同发育状况。不成比例。(A) 博妮塔龙 (Bonitasaura);(B) 盘足龙;(C) 戈壁巨龙;(D) 包尔岛蜥脚类;(E) 泰坦龙未定属种 (法国南部Cruzy,晚白垩世,MC-MN99bis);(F) 梁龙 (Diplodocus);(G) 塔斯塔维斯龙 (Tastavinsaurus);(H) 布万龙;(I) 马门溪龙 (Mamenchisaurus);(J) 迷惑龙 (Apatosaurus);(K) 长颈巨龙 (Giraffatitan);(L) 圆顶龙 (Camarasaurus)。

结论

包尔岛蜥脚类腓骨是柬埔寨发现的第一个恐龙化石。因为蜥脚类恐龙在东南亚很多地方都有发现,在柬埔寨西南部厚厚的非海相地层中发现它的踪迹并不意外。但是柬埔寨这个地区的陆相地层和产出大量的恐龙化石的位于泰国东北部和老挝南部的呵叻 (Khorat) 盆地属于不同的沉积盆地。包尔岛的腓骨显示与来自亚洲东部早白垩世一些原始多孔椎龙相似的特征,可能属于盘足龙科。我们需要更多的化石材料来更好的评估这个柬埔寨的第一个恐龙。希望将来在柬埔寨西南部野外考察寻找新的化石点可以为更好了解这个有前景的区域中生代脊椎动物群提供信息。

Fossils 期刊介绍

主编:Eric Buffetaut, CNRS, France

发表了古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原创性研究论文、论著评述以及通讯等。

Time to First Decision:16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5.8 Days

科学网banner (1).jpg

Picture15.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12557.html

上一篇:距离你最近的一次物种灭绝可能是现在——与地球生物多样性一同消逝的分类学家
下一篇:对话 Biomolecules 期刊编委——清华大学罗永章教授
收藏 IP: 61.242.1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2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