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集结号吹响在澧水河畔》——红九军的故事

已有 2548 次阅读 2023-11-28 23:1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红九军纪念广场落成典礼上,作者及本人与作者合影

上图:我的父亲姚丹村(曾用名姚洗心)与战友的合影。前中为姚丹村,并排男性为张慕谦(曾任红九军总指挥及红二十六师政治委员,他的表兄黄火青建国后曾任最高检察长,张和家父抗战爆发后一同回国参加抗战,从留日学生训练班毕业后,任国军某部政治部主任,抗战中牺牲),后排中为黄友若(当时十五岁,即为中共东京支部工作,建国后曾担任水利部副部长等职务)。下图:我的父亲姚丹村摄于20世纪70年代初

目录页之一

       革命历史小说《集结号吹响在澧水河畔》于2023年4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河南省叶县的党史专家、叶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鲁万营。这本纪实性质的革命历史小说以家父姚丹村(曾用名姚洗心)和他的战友张焕民等为人物原型,以他们领导的舞阳下澧河暴动、成立红九军的真实事件为历史背景和叙事骨干,以朴实的艺术手法创作而成。书前附有家父照片及家父与他的战友张慕谦等人的合影,还有作者与我本人在红九军纪念碑前的留影。收到赠书,内心感慨万千。

     这本书从撰写到出版,作者鲁万营先生多次与我沟通,故知其所费心血。鲁万营先生是一位党史工作者,对于发生在本地的革命史迹固有搜集、整理之职,但创作这本纪实性很强的艺术作品,却是并非其分内之事。他呕心沥血创作此书,一方面是对革命历史研究和乡邦文化播布的强烈责任心,另一方面,也因其在整理这段历史时,被革命前辈事迹的感动所致。据知情人说,作者中学时代即爱好文学,是学校有名的才子。少年时的才情能未尽显,壮年得以迸发而成佳作,确是人生的佳话。

     《集结号吹响在澧水河畔》这本书,我原读过初稿,今天得到样书,倍觉亲切。从目录来看,作者尽量采用党史、军史的可靠资料,而虚构之处亦皆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显示了作者作为艺术家的才情与党史工作者严谨的两面。从后一个方面来说,第二回《探寻组织姚丹邨夜访书店,掩护书店老夫人搬家宛城》,所写家父接受党组织的指令,请母亲(即我的奶奶)从镇平乡下搬到南阳城里来,以我们家为中共南阳特委(中共豫鄂边区省委前身)机关,就是地方党史资料所载信史。我本人的博客文章《我的奶奶》科学网—我的奶奶 - 姚小鸥的博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888-1328612.html对此也曾略有叙述。

       这本书对于那段历史的记载固然重要,对于我和我们的家史来说,当然也非同寻常。外出讲学回来,我当将其细细绎读,争取完成一篇书评,以答谢作者,并告慰先人与革命前辈的在天之灵。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1411623.html

上一篇:[转载]“荆州战国乐简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圆满召开
下一篇:给彝族同学讲戏曲——西昌纪行之一
收藏 IP: 106.39.91.*| 热度|

14 宁利中 孙颉 武夷山 刘全慧 王安良 尤明庆 王成玉 张晓良 郑永军 马鸣 杨正瓴 池德龙 刘炜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2 1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