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学期,船院有个老师微信我说,他有一个同学的孩子,在一所著名985高校硕士毕业了,想来交大生命学院继续深造。问我有没有可以推荐的教授。有学生想来交大继续深造,这是好事情,我当然愿意当这个红娘了。我就问这个孩子过去学什么?将来想学什么?同事不是很清楚,我就让他把我的微信推送给这个孩子,我先和孩子聊一下,看看他的意愿,再看看哪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合适。
通过聊天,我发现孩子的背景非常好,本科毕业后保送直升本校研究生,导师也是国内著名教授。我再问为什么不愿意在原来的学校继续读博?他说不喜欢导师的专业。这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喜欢的事情不做。我继续问:来交大想读什么方向的研究生?小朋友说不知道!我再问,那你为啥要读博?他说:妈妈说硕士生的工作不是很理想,想让他继续读博。我说你自己怎么想?他说,我也不知道。我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他说没什么打算,还问我读博以后是不是可以找一个三流的学校躺平,混。这天没法继续聊了。我说,你考虑好以后再联系我吧!我就把我们的聊天记录转发给船院的那个老师,他也觉得这个孩子不适合读博,起码不适合来交大读博。
我在刚退休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遗憾的事情》,考虑再三没有发表。在文章中讲述了我在担任系里分管教学的副主任时候的一些经历。前几年,学校为了加强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过程管理。过去由导师负责的博士研究生的开题,年终考核等都统一由系里负责。第一次进行年终考核的时候,发现M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有些问题。这个学生,我们叫他L吧!他本科、硕士和博士都是上海交大毕业的。按理说这样的学生智力和动手能力都不应该差,但是偏偏他却出了问题。这个教授每年都可以招一个博士和一个硕士研究生。其他的学生科研做得都很好,很多人都按期拿到学位了。但是L五年所做的研究,都不如我们实验室本科生大创一年做得多。这怎么能行呢?虽然导师很忙,但是导师还是很负责任的,也有助手帮助他管理实验室。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好给L提出了警告。我还专门提醒导师要督促L。我也多次找L谈话,希望他能够打起精神,做好研究。又过了一年,L的研究仍然没有进展。这已经满6年了,L只好选择了结业。按照学校规定,博士研究生结业两年之内,只要他能满足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要求,是可以获得博士学位的。他的导师告诉我说,L虽然实验做得不好,但他对计算机和生物信息还是很在行,问我是否可以帮助他找一个生物信息方面的教授,完成他的博士论文,算是因材施教吧!在L结业的时候,我把他叫到我办公室,问他是否愿意拿到博士学位?他回答说愿意。我就联系了生物信息系的C教授,请他帮忙指导一下L的研究工作。C教授很愉快地答应了。这之后,根据我的要求,L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向我和他导师汇报一下他的研究进展。遇到C教授的时候,我也会主动询问一下L工作是否主动,是否经常在实验室?就这样,L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剩下的就是撰写发表的论文和博士论文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之后,无论是我还是C教授都联系不到L。我们通过思政教师联系,L说,他发表的论文还没有完成,所以在等待。我不知道L在等什么,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我估计他已经没有机会获得博士学位了。
我和他导师探讨过L的情况。L属于那种不太能管住自己的学生。本科的时候还有些想法,一门心思想保研,所以学习还比较努力,等到读研以后,就没有理想了,做事敷衍,开组会汇报的时候,导师批评也不管用,下来谈话也没有效果。对于这样的学生,很多老师都说缺乏管理的手段。
今天早晨路过学院,遇到了李教授,谈论起来研究生的培养。李教授说,做研究不聪明不行,不努力更不行。对此观点我深以为然。不聪明的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通过努力是可以获得学位的。不努力的学生,往往将自己的美好时光浪费在了手机游戏和一些无聊的事情上了。所以,不努力、没有理想的学生干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他们若能毕业,老天爷需要眷顾多少回才可以啊!
虽然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但是是否成才,除了导师的作用之外,学生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研究农村经济的史教授挑选研究生就很有一套自己的经验。他告诉我说,他选学生,自有他的一套逻辑:动机→动力→人际→分数,不一定都是985、211的。这里请注意,史教授重点考察的是学生为什么想来他这里继续深造!学习的动机和动力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情商。就是因为报考他的学生们学习动机明确,所以在他的培养指导下,他的学生们在学术界有的已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也有很多成为了各个学校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所以说,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需要挑选和培养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有目标的人睡不着,没目标的人睡不醒。当别人在睡觉的时候,这些有理想的同学在奔跑。在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面前,任何困难都会被碾压;而对那些没有理想的人,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小石子也会变成不可逾越的大山!有理想的人将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奉献在了奋斗里,他们对得起每一寸光阴。因此,他们每一次的努力,都是成了他们幸运的伏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