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今天中元节,民间所称的“鬼节”,你会早早回家吗?

已有 8270 次阅读 2022-8-12 13:0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网络时代啥事都拉不掉,这不,昨天中元节,也就是民间所称的“鬼节”还没到,这个词条早早就上了微博的热搜,昨天也有朋友发圈感叹,晚上出门抬头可见一轮明月高照,地上可见点点火光。看来“鬼节”的祭祀死人的仪式提前开始了……

 

有朋友说今天要早点回家;LG晚上有约会,我开玩笑说小心“见鬼”。据说,“鬼节”这一天忌出门瞎溜达,包括见网友,要早点回家,月黑风高,小心“见鬼”。你信吗?不过今天周五,为了避开晚高峰,有条件的早点下班也好。晚上可以在家门口赏赏月,据说今晚的月亮是2022年的第三个“超级月亮”。

 

关于这个“鬼节”如何上的热搜,具体涉及哪些内容,我没有细看。相信很多国人对其并不关注也不太了解,商家也没啥好炒作的。虽然“鬼节”是个重要的祭祀节日,但大家更认可清明去祭祀这个传统吧。

实际上,叫鬼节的不只中元节,清明节、寒食节也有叫“鬼节”的,都与祭祀有关。所以,中国应该有三大“鬼节”。

 
中元节是个啥节呢?了解了一下,原本只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丰收了,人们照例要向祖先“汇报”一下,所以有了祀祖。道教认为中元节为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有了鬼节一说,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

 

鬼神这个词屡屡出现在各种传说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等中,鬼神信仰其实就是一种亘古弥新的人类情感,是人类为化解死亡恐惧、求得心理平衡所寻找的思想突破口。

 

从小听过看过不少“鬼故事”,感觉人类真是煞费苦心,屡屡塑造出惨淡的鬼城和辉煌的神殿,缤彩纷呈的鬼故事中,可以看出鬼世折射着人世,鬼界有善恶,人间亦然。

 

鬼文化可以看作是人类借以避死求生、抚慰心灵,安身立命的保护伞,是个人生命旅途和人类进化历程的一个驿站和新的起点。

 

小时候很怕“鬼”,也害怕说“死亡”二字,想到人终有一死,就有一种非常恐惧的感觉。长大了,慢慢接触了一些哲学,一些宗教,一些科学常识,特别是有了相对丰富的人生阅历,不再惧怕死亡,也不再“谈鬼色变”。

 

相信科学,也不排斥“灵魂”(不就是鬼魂吗)的存在,前者是理性的思考,后者不过是一种文化现象,感觉二者并不矛盾。

 

生和死,生命历程的起点和终点,本是必然发生的自然现象。但人们对其的态度却全然不同,虽然我们个人不能决定生,但一旦发生,却视为欢喜之事,欣然接受。

 

而人们对死亡的抗拒,对死亡的忌讳,对死亡的困惑,催生出了与死亡主题相联系的哲学和宗教等文化体系。包括鬼魂之说。

 

苏格拉底把哲学定义为“死亡的准备”,叔本华说死亡是给予哲学灵感的“守护神”;费尔巴哈曾断言:世人若没有死亡这回事,也就没有宗教。

 

读过一些有关生死智慧的书,感觉那些对人生,特别涉及生死问题的智慧增长,能让自己的心灵安静下来,摆脱世俗的烦恼。夜晚,仰望寂静的星空,想像着人的渺小,人生的短暂,憧憬着灵魂的永存。

 

相信科学,总体是唯物的,但有时也希望死后有知,灵魂能脱生转世,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鬼魂观念正是由此产生,因为它可以让人从中寻求安慰。

 

人类注定的宿命,是倾全力包括心智与死亡全力拼搏。但我们应当在心智之地辟出一片盛放有关生死的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文化的核心就是有关生与死的智慧。

 

在我们的不可视世界中,还有许多至少现实是不可揭示的东西;另一方面,从精神世界中应容许留有向往的空间。对生死问题、对灵魂问题,有不同认识,衍生出了不同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也造就了宏大宽广的文化。

 

人类永生的渴望与死亡的必然,必然交汇成人类命运的一个个精彩乐章。

 

坦然活一生,相信“灵魂”也会得到安宁。至于今天对逝去亲人的祭祀仪式,就让它在心里进行吧。

 

周末到了,好好享受生活。祝大家周末愉快!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8991-1350927.html

上一篇:立秋了,秋还远
下一篇:周末杂谈:我们其实离不开故事
收藏 IP: 123.113.177.*| 热度|

9 尤明庆 王安良 杨正瓴 郑永军 郑强 周忠浩 曾杰 范振英 李学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