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隆.马斯克的弟弟的做法,现在北京也出现了
武夷山
我发表于2016年5月27日《中国科学报》的“物质与精神统一起来的事业”一文说:
科罗拉多州有一家基金会叫“Growe Foundation”,其使命是教育孩子如何健康饮食和保护环境,具体项目之一是在博尔德市各个社区建设校园蔬菜园。既然蔬菜园与饮食相关,马斯克(埃隆.马斯克的弟弟)从开餐馆起就慷慨斥资支持该基金会,支持了七年之久。七年后的2011年,他与朋友决定自己成立一个非营利机构叫“厨房社区”,其使命是在全美各地建设“学习园”(学习园往往就建在学校的操场上,而不是在不起眼的犄角旮旯),让孩子们通过相关课程和活动,亲自感受到每日三餐的食物是怎么种出来的,健康饮食是什么样,如何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如何保护环境,等等。学习园的活动与校方的数学、科学等课程是密切配合的。
他规定,“厨房”系列的每家餐馆都要将其营业额的一定百分比捐赠出来,帮助当地社区建设学习园。2012年时,厨房社区已经在科罗拉多州建设了26家学习园,在芝加哥市建设了16家,在美国其余地方还有12家。
现在,很多孩子都不爱吃蔬菜。不过,亲手种植之后,孩子们对蔬菜的感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项研究表明,小学6年级孩子参加学习园的园艺活动后,平均每天的果蔬摄入次数比过去增加了2.5次。而且,孩子们参加学习园活动后,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因此,学习园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政府当局的欢迎。
2012年12月,芝加哥市市长Rahm Emanuel决定,向厨房社区提供100万美元,让他们在当地的中小学里再建80家学习园。2015年2月,厨房社区在洛杉矶市的一所中学建立了学习园,至此,他们在全美国建立的学习园达到了200家。到2015年底,学习园总数达到260家。
今天《北京晚报》有以下报道,是好事啊!
来源: 北京晚报 2018年11月20日 版次: 07 作者:
本报讯(记者牛伟坤)4月开荒破土进行播种,浇水、捉虫、除草……7月结棉球,10月采摘棉花迎丰收。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小学部的西南角上,有一方“半亩棉田”;在这方田地上,孩子们感悟四季节气更替,观察棉花生长过程,亲自体验劳动的乐趣。劳动过程中的图片、文字、画稿等素材近日还被编辑出版,成为这一原创性“耕织课程”的最好见证。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有多少对农田里的活儿有所了解?”谈及这一课程开发的初衷,学校执行校长孟卫东很明确,“一个学校要让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长,就有责任给他们补齐劳动技能关。”据孟卫东介绍,2015年,清华附中永丰学校承办了海淀区丰联小学,成为学校的小学部。小学部旧址的院子里没有高楼,西南角还有一方空地,这让学校补齐同学们劳动技能的初心有了实现的机会。
“一开始我们也想过,是不是可以结合中学里的生物课程,把空地建成芍药园、牡丹园等这样的花卉园。”孟卫东告诉记者,与专家讨论后,这样的想法很快被放弃,“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还是放在中学里开设更为合适。”后来,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提到了棉花。与花卉不同的是,收获后的棉花只是半成品,其生长过程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四季轮回,后续还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体验。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设计,去年谷雨,第一批种子播下。孩子们高兴坏了,每天有了新盼头:有空了去捉个虫、浇点水,眼巴巴地看着棉株长高、结桃、开花……孟卫东将其定义为“成长的呼唤”,“孩子们心里总有个惦记,其实是在关注一种成长。”棉花成熟后,孩子们开始了更多的“二次创作”:将棉花做成花束;纺成线,织成布,染上色,做一个时尚的手提袋、环保的新书皮……除了让孩子们亲自下地亲近自然,学校还创造性地把这半亩棉田与各个学科做了融合。于是,科学课、美术课、数学课也越来越多地搬到了田间地头。比如,科学课的老师会让学生们观察太阳光一天之间在棉叶上的光照与色彩变化,初步了解太阳的移动;数学老师会带孩子们学习测量知识。
孟卫东透露,关于棉花的这一教育成果将在“清华附中一体化”的其他小学里得以辐射,近期将以举办“棉花创意艺术节”的形式,邀请各个小学的孩子们共同加入“棉花创意大碰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