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知识与权力(五):医学知识是特殊的嵌入编码知识

已有 3964 次阅读 2016-11-30 08:13 |个人分类:科技|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权力, 医患矛盾, 医学知识, 传统社会

吕乃基

1.医学知识是特殊的嵌入编码知识——医患矛盾的知识论根源

笔者分别讨论了非嵌入编码知识、嵌入编码知识和意会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医学知识显然属于非嵌入编码知识,与特定的对象无关,是关于人体与各种疾病的高度概括,与医生个体的特殊性无关,以及排除环境的干扰,属于人人可以共享和交流的知识。然而,医学知识又具有某些特殊嵌入的特征。

专门和艰深的医学知识要耗费巨大学习成本(包括比其他理工科更长的学制),进入门槛高,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到回报。医学既是知识高度分化的结果,同时又是知识高度综合的结果,需要各种相关知识的配套,如医学涉及到生物学、细胞学、化学和物理学等,以及各种仪器设备和其他人员和组织的支持。因而也具有嵌入性。嵌入的编码知识只能在所“嵌入”的范围内交流与共享。

然而实际情况是,患者对这种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一方面嵌入,另一方面是需求,本来非嵌入的医学知识,因嵌入而拥有权力。掌握专门知识的人对需要专门知识的人,对患者及其家属拥有权力。这样的权力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另一方面也可能被滥用。在此意义上,医患矛盾,或者源于患者一方漠视或不理解医学知识权力的正当性,或者在于医生一方对医学知识权力的滥用,如过度医疗等。

作为编码知识,医学知识不如数理化等学科所具备那样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医生难以确保治疗的下一步,难以举一反三,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可能与概率;作为嵌入编码知识,医学知识不如传统社会的嵌入编码知识,后者得到权力撑腰,传统社会的权力与嵌入编码知识形成特殊的“命运共同体”,而在医患矛盾中,虽然医生和医院受到政府部门的合法保护,接受第三方的公允处置,但医学知识就知识而言只能是自己为自己担责。

由对医学知识的上述分析可知,知识越是专门,需求者越少,权力的范围也越小,而经验表明,此时需求的强度越大。知识的权力范围与其嵌入的范围成正比,知识权力的强度与其嵌入范围成反比。在这一系列或“谱系”的两端,最大的非嵌入知识属于全人类,拥有对全人类的权力,同时却又是“悉听尊便”的“微分”权力。

作为特殊的嵌入编码知识,医学知识既与一般意义上的嵌入编码知识有相似之处,其权力依赖于其作用对象和特定语境,一旦对象不存在或不需要,不具备特定语境如医疗条件,其权力,以及嵌入编码知识本身将因失去价值。在此意义上,大规模移民,可能削弱传统社会的权力与为之辩护的嵌入编码知识。

2.与医学知识的比较,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传统社会嵌入编码知识的本质

医学知识与传统社会嵌入编码知识具有以下不同之处。

第一,传统社会的嵌入编码知识不由分说,不容置疑;医学知识的权力与有效需求、谈判能力,以及对象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有关,例如“久病成良医”。由此可见科普的价值,在相当程度上消弭医学等专业知识因其嵌入而产生的权力。还受到政策如知识产权保护期缩短等的影响。

第二,传统社会的嵌入编码知识不可挑战,尤其不允许存在与统治者构成竞争关系的反对党;医学知识虽然“嵌入”,但在业内共享,同行都是竞争者,一位医生,一所医院,无论医术如何高明,终究不可能一手遮天。更重要的是,与其他非嵌入编码知识一样,医学知识不断自我更新,挑战自我。

第三,传统社会嵌入编码知识与传统社会同命运共生死。一旦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为传统社会权力辩护的嵌入编码知识也就失去了对于国民在整体上权力,或者在根本上得到改造,或者依附在个别人身上流传下去。医学知识之嵌入只是现象,因其非嵌入的本质而必然形式化:成为软件,专家系统,进而成为形形色色的硬件或科技黑箱。譬如DeepMindHealth,借助跟阿法狗类似的算法,帮助医生识别最具风险的肾病患者,在几秒内就能查看验血结果,并优化对病人的治疗方案。“直接发出提示,并对病人优先级进行排序。”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如医学这样的专业知识,一方面将可能失去其原有的权力,而另一方面将超越所有“质料”的羁绊而获得永生。

附言:本人属医学的“业外人士”,一时兴起,姑妄言之。望业内人士拍砖之时手下留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1017585.html

上一篇:知识与权力(四)科学技术与人文知识之争
下一篇:知识与权力(六):非嵌入编码知识权力的源泉与特征
收藏 IP: 49.77.173.*| 热度|

5 武夷山 陈楷翰 马雷 丛远新 伍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