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er Bin Ich, Wo Bist Du?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strelwing 尽量看到什么是什么了

博文

鸟类巢后育雏期的学习 精选

已有 7865 次阅读 2009-8-1 21:32 |个人分类:动物行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实验站待了一段时间,收养了一只工人师傅掏的八哥雏,养了快一个月了,取名银子,本来叫金子的,有人说太俗,所以就叫银子吧,和实验站的小胖(小狗)一样,成为大家茶余饭后、实验空隙的玩偶。银子吃饱了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随便的找个人头,跳上去,或者飞落到肩膀上,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他会拉在身上~如果在用电脑,追着鼠标的图标啄,是他最喜欢的事情了

银子在实验站的时候,基本上就是野放在站区的,自己到水龙头下去喝水,在水龙头下的脸盆里洗澡,蹲在大黑铁门上晾晒羽毛,偶尔到厨房的砧板上去偷肉吃~~
由人养大的鸟最大的问题在于不会自己主动去地里找食物,似乎缺失了寻找食物的技能,饿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去找人,任何人都行。
如果有人愿意带着他到草地上,他很乐意的跟着,那些被扰动了蜘蛛啥的爬出来,他会很快的过去抓住,但是他就是不会自己去草丛里找~
“不会主动去地里找食物”包括他不知道哪里去找到食物,他不知道怎么把食物找出来……

我一直觉得鸟类觅食的技能应该是亲鸟传授或者通过social learning之类的习得的,亲鸟在巢后育雏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示范一些觅食的技能,而在很多出巢不久的幼鸟和少量亲鸟组成的group里(类似幼儿园或者托儿所的功能),鸟与鸟之间可以互相模仿,学习各种技能,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觅食技能
如果一定要说觅食是本能,我想“饿了去找东西吃”,这是本能,但是到哪里找?如何找?我觉得是需要学习的~

很多鸟类都有巢后育雏(postfledging care,这个还不知道如何翻译比较合适,就是雏鸟出巢以后,亲鸟还要喂养一段时间,由于该段时间内亲鸟和雏鸟的行为均不容易掌控,除了知道亲鸟会喂雏鸟外,其他相关的、可能的行为基本上都是空白,相对于其他行为来,我们了解的非常少)这样的行为,而在比如很多企鹅和鸥类等海鸟中,更是有类似creche 或者creching这样的行为,一般都认为这种大量幼鸟和少量成鸟聚集在一起的好处在于:躲避捕食(稀释效应),保持温度,作为一种群体性的行为,可以节约其他大量成鸟看护幼鸟的时间和能量。我觉得这种聚集的另外一个更大的好处可能是social learning~

雀形目鸟类的creching行为表现的比较明显是一些协同繁殖的鸟类,这些鸟类的雏鸟出巢以后主要是由一些称之为helper的个体来喂养或者看护,有研究表明,creching或者postfledging care时间越长的雏鸟,其觅食效率越高,后期这些postfledging care时间越长的鸟,其扩散的成功率也比较高~,这其中虽然那也包括了以为内照顾时间长的个体获取相对很好的身体条件,所以扩散、觅食表现更好,但是我觉得较长的照顾时间对于这些个体学习某些技能肯定是有帮助的~~

养大的银子,就是一个例子,缺失了从亲鸟或者同伴那里模仿或者学习的机会,他基本没有觅食技能,当然向人类乞食,也能看作是他学会的另一种觅食技能。虽然在人类众多的地球上,这种技能大有用武之地,然则,他丧失了自由生活的基础。

这张是一个月前的银子,嘴角还泛黄,尾巴还很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8260-246911.html

上一篇:看不到真相--蒙哥the meerkats观后
下一篇:笼中鸟的生活
收藏 IP: .*| 热度|

4 吕海涛 毛克彪 王力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